电线电缆敷设施工组织设计第六章一节电线敷设编制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6-20031、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1.1线盒内的导线连接不规范1.2线槽内导线分支连接不规范1.3桥架内电缆分支连接不规范1.4电缆头制作不规范2、规范上的相应要求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
3、施工具体做法3.1材料要求3.1.1电线电缆材料要求: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 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外观检查:包装完好,抽检的电线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
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下表规定;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3.1.2接线端子须有合格证;3.2电线敷设:3.2.1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PE线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A相用黄色、B相用绿色、C相用红色。
3.2.2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
3.2.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
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 根。
3.2.4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用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且屏蔽护套一端接地。
3.2.5放线时导线应置于放线架或放线车上。
3.2.6导线与带线的绑扎穿照明线一般用18#的钢丝、14-16#铁丝。
14#(直径2.03-2.11);16#铁丝(直径1.63-1.65);18#的钢丝(1.22-1.24)。
1)当导线根数较少时,例如2~3 根导线,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与带线绑扎牢固,使绑扎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
2)当导线根数较多或导线截面较大时,可将导线前端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错位排列在带线上,用绑线绑扎牢固,不要将线头做得太粗太大,应使绑扎接头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接头,减少穿管时的阻力,以便于穿线3.2.7导线穿管:先扫管,保证管内无积水和杂物,导线多时应向管内吹入滑石粉。
穿入端须先装好塑料护口,穿线时拉带线的人用力拉,带线另一端的配合人员要密切配合,以防导线绞缠而增加阻力。
导线穿出管口时应及时上好塑料护口后再全部拉出。
公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导线预留量:接线盒、开关盒、插座盒及灯头盒内的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0mm;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体周长的1/2;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m。
下料前,要确保管内与线槽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3.2.8电线在线槽内有一定余量。
电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应大于2m;3.2.9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当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和接线盒中加以固定:①截面为50mm2及以下的导线为30m;②截面为70~95mm2及以下的导线为20m;③截面为120~240mm2及以下的导线为18m。
3.3导线的连接方式3.3.1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绞接法:适用于4mm2 及以下的单芯线连接。
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线互绞两圈后,将两个线芯在另一个线芯上缠绕5 圈,剪掉余头,见下图:缠绕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mm2 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接连接。
将两线相互合并,加辅助线后用绑线在合并部位中间向两端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单独缠绕5 圈,与辅助线捻绞2 圈,将余线剪掉,见下图:3.3.2单芯铜线的分支连接:铰接法:适用于4mm2 以下的单芯线。
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向干线上交叉,先打好一个圈节,以防止脱落,然后再缠绕5 圈。
分支线缠绕好后,剪去余线,见下图:缠卷法:适用于6mm2 及以上的单芯线的分支连接。
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其公卷的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 倍,单圈缠绕5 圈后剪断余下线头,见下图:3.3.3十字分支导线连接做法见下图:3.3.4多芯铜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单卷法、缠卷法、复卷法。
首先用细纱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除,将两线芯的结合处的中心线剪掉2/3,将外侧线芯做成伞状分开,相互交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见下图:单卷法:取任意一侧的两根相邻线芯,在结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作为绑线,在导线上缠绕5~7 圈后,再用另一根线芯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住上面继续按上述方法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 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条线捻绞2 圈后剪断。
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
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见下图: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
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以防止松散,将另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 圈,多余线端依次成阶梯形剪掉。
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处理,见下图:3.3.5插座回路的地、零线干线不断,支线绞缠后搪锡再包绝缘带。
第二节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的安装1、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安装前的绝缘电阻,用1KV摇表摇测不低于1000MΩ。
2、其最大使用长度不超过1km,一般不超过200m,信号电缆线芯截面积不小于1mm2。
3、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75%。
4、弯曲与固定:弯曲半径不小于200mm,最大直线固定距离为1m。
接线盒及终端盒应用卡具固定,端子与固定卡具的固定间距应不小于0.1m。
5、在感温电缆的安装过程中,避免用金属直接压在感温电缆上,在固定处将感温电缆与被保护电缆用泡沫或橡胶垫开。
施放过程中,电缆不得在地上拖拉摩擦、脚踩或重物压。
6、感温电缆的几种安装方式6.1 电缆沟内支架上悬挂敷设6.2电缆桥架内敷设桥架宽度小于600mm时,可以悬挂1根感温电缆,桥架宽度大于或等于600mm时,应悬挂两根以上感温电缆,悬挂高度距桥架150-200mm,每隔2m左右固定1次,如下图:桥架内感温电缆/桥架长度的倍率系数如下表电缆桥架宽度(m) 倍率系数1.2 1.750.9 1.500.6 1.250.5 1.156.3传送带上敷设传送带宽度不超过0.4m时,用φ2钢丝作吊线在传送带中心上方不大于2.3m 放1根感温电缆,每隔2m固定1次。
传送带宽度超过0.4m时,按下图敷设6.4天花板下敷设感温电缆,距顶棚200-300mm,与墙壁间的距离约2m,以平行悬挂方式敷设,平行线间不宜超过4m,距地面以3m为宜,可与喷淋系统的管道安装在一起,如下图:6.5货架中敷设将感温电缆沿过道中心线布置,也可和喷淋系统一起附设。
高度大于4.5m 的货架,有必要在高度方向增加1层感温电缆。
6.6电箱内敷设6.7走廊或过道里敷设用吊线以直线方式固定在走廊或过道的中间,吊线应有拉紧装置,每隔2m 用固定卡具把电缆固定在吊线上。
7 线缆敷设完毕后,一般不得再做加热试验,若必须做时,或在靠近终端盒的附近做。
试验完成后,切除此段热敏电缆,重新连接好。
第三节塑料绝缘电缆敷设1材料要求1.1电线电缆材料要求: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 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外观检查:包装完好,电缆无压扁、扭曲,耐热、阻燃的电线、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1.2接线端子须有合格证;2电缆敷设2.1敷设前的绝缘测试:用绝缘遥表遥测电缆每相线芯的绝缘电阻,1kv 及以下电缆应不小于100MΩ,6KV及以上电缆应不小于200MΩ。
2.2电缆在支架上敷设:2.2.1电缆支架位置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150~200mm,最下层至沟底或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0~100mm,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2.2.2支架上电缆敷设:1)配电室的电缆沟内应清洁干燥。
2) 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应按电压等级排列,高压在上面,低压在下面,控制电缆在最下面。
如两侧装设电缆支架,则控制电缆应安装在靠柜的一侧。
2.2.3电缆敷设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垂直敷设或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2)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形成闭合铁磁回路(不能用铁件固定,可以用尼龙扎带);3)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固定电缆的扎带颜色要求:黑色电缆用黑色扎带,其它颜色电缆用白色扎带。
2.3桥架内电缆敷设2.3.1桥架内电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D表示电缆外径2.3.2桥架内电缆的固定:1)同等级电压的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时,电缆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
2) 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3) 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电气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4)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直线段10m以内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电缆种类固定点间距(m) 水平垂直电力电缆全塑型0.4 1 除全塑型外的电缆0.8 1.5控制电缆0.8 12.3.3桥架内电缆的固定方法电缆桥架安装前,应根据电缆走向计算各段桥架内电缆敷设的总厚度,据此确定丝杆钻孔位置,丝杆孔位置应在装桥架时一并钻好,并去除内壁孔周的毛刺。
2.4预分支电缆在竖井内敷设2.4.1安装附件见下表:2.4.2施工方法:a.检查电缆通道,确认预分支电缆是否能通过贯通孔洞。
b.将电缆放在线架上,通常将电缆放在楼下,安装时将电缆提拉上去。
c.分支电缆的顶端处理。
d.将电缆的顶端套上封头帽后热缩固定,再用热缩管加强,封头帽如下图。
e.将金属网套固定在电缆顶端,金属网套固定方法如下:f.将安装金属网套的电缆顶端通过回转接头同卷扬机钢丝绳连接。
g.检查吊装电缆的各个环节是否准备好,检查无误后,启动卷扬机将电缆提升上去。
h.提升过程中,不要对分支线施加张力,使用电缆重量4 倍以上强度的提升用绳缆,边提升,边检查,以免电缆受伤。
i.提升用的电缆网套到达顶部时,将网套挂在预埋的吊钩对中间部位进行固定,固定间距1.5~2m。
单芯电缆用马鞍线夹固定。
j.连接好电缆支线端头后,再连接主干线电缆。
k.电缆洞口防火封堵:见桥架与线槽安装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