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认为:知人之道有七焉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知心,即不了解人的本性,这是为将之大忌。
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如何了解下属的本性呢?诸葛亮在《将苑.知人篇》里,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
一曰:间之以是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性。
一是“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故意用各种是是非非的问题来考察其是否有坚定的意向和主见,属于操守。
)即用间离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
志向专一,立场坚定,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那些“墙头草”式的人物,随风摇动,忽而东、忽而西,是不可与交,也难成一事的。
然而,这些人往往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表面上甜言蜜语,伪装得惟妙惟肖。
只有“间之一是非”,将其置于大是大面前,才能辨其真伪。
二是“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
(用各种辩论来考察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属于才干。
)
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
有的人受到激烈言词刺激,就象烈性炸药,一点就爆,爆完后也就烟消云散了。
有的人却气度恢弘,沉着应变,不上火,不冒烟,从从容容地论辨,以取得胜利。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面对“明枪暗箭”,表现了何等的迷人气度和应变能力!在今天的市场竞争舞台上,不能随机应变的人,是一时一刻都难站稳脚跟的。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要求其出谋划策以观察其见识,属于才干。
)
即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
一个企业搞技。
改造或产品开发,一般要选择二至三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如何取舍?往往在这个时候,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经验积累和学识水平。
那些平时夸夸其谈,“咨之以计谋”而犹犹豫豫,不能裁决,没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人,是不足重任的。
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如实告知甚至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考查是否临危不惧,属操守。
)
即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
一个人的真正胆识和勇气,都是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
那些平时拍胸脯、舞拳头,好似英雄的“好汉”,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企业面临转产,面临倒闭,如何力挽危局,转败为胜?只有
临危不惧,处惊不变,敢于面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将其带到纸醉金迷的场合而观其品性,属于操守。
)
即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和修养。
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说有的人“醉了时醒着,醒着时醉着”。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平时说官话,甚至说胡话,而醉了时才掏真心话,正所谓“人生隔胸腔,对面万千里,惟有醉后言,谬误也至理”。
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使其处于能获利的地位来考察其是否廉洁奉公,属操守。
)
即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观察他是否清廉。
“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须的,都具有诱惑力,问题是如何去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靠诚实劳动去获得利益,无尚光荣;靠贪污受贿,非常可耻。
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一个在“利”面前,伸出肮脏之手的人,怎么可以担当重任呢!
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让其做一些小事而考察其是否能言行如一,属操守。
)
即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用,是作人交友的基本准则。
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不恪守信用,说了不算,定了不干,谁还能够依托呢?听听一个人怎么说的,看看这件事他是怎么做的,就可以知道他有无信用。
无信用之人,任何事情都不可托付。
七曰里面有四个是考验操守的,看来用人还是人品为最重要的。
老祖宗们的教诲真的是非常的有道理。
诸葛亮的知人之道,具体、全面而有实用价值。
但用利去引诱人,用酒去灌醉人,以考察人之本性,在当今社会并不一定适用。
他教导人们在用人时,要注重观其“志、勇、性、廉、信”等七个方面,对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