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

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

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一)农业地理分布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

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

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

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地面积10102.60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3.85%)。

全省宜农未利用地23.09万公顷(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15.69万公顷(235.35万亩)。

其他草地1896.85万亩,裸地3006.34万亩,沙地13.31万亩,沼泽地1012.09万亩。

复种指数242%。

难利用地有6943.13万亩。

主要特点:一是人地矛盾突出。

全省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66亩,常住人口人均耕地0.74亩,农业户籍人口人均耕地0.92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82.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4.8%(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

二是林地、草地面积大。

林地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并集中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三是山地面积大。

丘陵山地占89.9%,平原占5.3%。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宜农未利用地仅有346.35万亩,可开发为耕地的仅有235.35万亩。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占全省辖区面积的25%,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有禾谷类、豆类、薯类三大类。

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

(五)林业及植被四川省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

高等植物有1万余种,约占全国1/3,居第二位;脊椎动物1180余种,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

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21.8%。

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600余种,居全国第二位;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油植物200种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1.5%,居全国第一位。

现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森林面积2.61亿亩。

年末森林覆盖率35.8%,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活立木蓄积17.9亿立方米(2013年底),森林蓄积17.13亿立方米。

退耕地还林面积1336.4万亩。

经济林面积3806万亩,竹林面积1719万亩。

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1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1个)。

森林公园123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58个(2014年新建国家级3个、省级3个)。

湿地公园33个,其中国家级(含试点)20个(2014年新建6个)。

国家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2014年分别新建1个、4个)。

全国绿化模范县15个,省级绿化模范县56个(2014年新建省级8个)。

(六)畜禽资源四川省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有畜禽地方品种57个,其中进入省级保护名录38个;天然草场3.13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65 亿亩,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

盆地以饲养猪、牛、小家畜家禽为主,高原高山地区以饲养牦牛、绵羊为主。

(七)渔业资源四川省水面可养殖面积352万亩,已养殖面积299万亩。

有湖泊、水库等宜渔水面154 万亩;宜渔稻田975 万亩。

集约化养鱼技术在全国内陆省份属领先水平,稻田养鱼、水库养鱼单产居全国第一。

(八)水资源及水利设施四川省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2%。

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8条。

可养殖面积358万亩。

全省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3万处,其中水库7706座(大型9座,中型120座,小型7577座),蓄引提水能力33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总库容160亿立方米)。

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0%(按国土资源厅耕地数据计算)(????去年数据: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累计达到42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

年实际供水量达到199亿立方米(未含发电供水量)。

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年发电量428亿千瓦时。

二、农村经济201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两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8.1亿元,比上年4.0%。

农林牧渔增加值3594.2亿元,比上年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3 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571元,增长7.5%;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964元,增长16.3%;财产性收入252元,增长24.7%。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位保持在第21位。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7:1。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产增收1.农业生产。

2014年,全省农业产值3078.6亿元,比上年3.9%。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701.1万亩,产量3374.9万吨(675亿斤),比上年减少0.4%,单产696斤/亩。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87.7万亩,产量1526.5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单产1022斤/亩;小麦播种面积1756万亩,产量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单产482斤/亩;玉米播种面积2071.8万亩,产量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单产726斤/亩;红薯播种面积710.5 万亩,产量2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1 %,单产570 斤/亩;洋芋播种面积1183.8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3.91 %,单产493.4斤/亩。

油料播种面积1927.9万亩,比上年增长1.6%,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3.6%,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525万亩,产量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4.1%。

蔬菜播种面积1973.2万亩,增长3.1%,产量4069.3万吨,比上年增长4.1%;茶叶产量23.4万吨,比上年增长6.3 %;水果产量759.7万吨,比上年增长5.7%;烟叶产量22.5 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棉花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少4.8%;麻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5%;甘蔗产量55.7万吨,比上年减少2.3%;药材播种面积162.1万亩,比上年增长3.8%,产量4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 畜牧业养殖。

2014年,畜牧业产值2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省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68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77.2%。

生猪出栏7445万头,比上年增长1.8%;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外销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全省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33.4万吨、25.3万吨、9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 、3.3% 、1.9%。

牛出栏278.7 万头,增长5.3 %;羊出栏1632.7万只,增长3.1 %,家禽出栏64667.6 万只,增长1.4%。

禽蛋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长0.1%;牛奶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65%。

3.林业和水产业。

全年林业产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33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林业生态旅游产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渔业经济总产值323.8亿元,比上年7.8 %。

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5.4%。

水产养殖面积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5.2%。

4.农产品加工业。

全省36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22.08亿元,同比增长8.3%。

完成销售产值9507.86亿元,同比增长7.96%,产销率为96.8%。

全省2117家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621.18亿元,同比增长8.4%。

实现销售产值6376.4亿元,同比增长8.03%,产销率为96.3%。

从重点监测的产品产量上来看,全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大米615.6万吨,累计增长18.9%;膨化食品2.8万吨,累计增长28.3%;糖果11.2万吨,累计增长24.4%;速冻食品9.7万吨,累计增长24.4%;味精(谷氨酸钠)3.5万吨,累计增长3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