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设计课程教案
2.全班交流
各组将取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口头报告材料,向全班发表,同时可将各组的图片或相片展示出来。同学们要注意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3.结论:材料自身也会说话。
二、图片欣赏
1.欣赏由不同材料制作的椅子:
图片1——纸材(平淡无奇的材料、朴实无华的工艺,透射出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构思、设计一套环境标志。
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合作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校的标志,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学校标志提出合理化建议。启发学生为学校设计一套符合视觉传达设计审美要求的环境标志,通过学生的合作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业,采用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5.小结、评议。
活动二
首先欣赏《新世纪的眼睛》,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字母。
收集两个字的单词(以名词为主)。
抽取3个单词,分配给各小组。
各小组根据单词做创意练习。
集体评议(评10幅优秀作品)。
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将作品粘贴于“金奖创意栏”。
总结,设置课外思考:参照图形设计作品《杯子》,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
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活动一
1.再次欣赏《爱书》招贴设计。
2.做对应连线游戏。
3.教师简单示范。
4.学生做快速创意训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洋葱若干、小刀。
学生:教材、作业纸、钢笔或签字笔。
附:作业纸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演示
直观
教学
●洋葱
●小刀
请一个学生切洋葱,并展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上台切洋葱,并将切好的洋葱放到投影仪下,请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观察后所得的印象在作业纸的第一个空格内画下来。
小结
与延
伸
●范图
提示将收集的图像转换为图形的方法。
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1.选择整理图形(4)。
2.回家运用摄影等方式获取图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肯定学生的调查结果,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标志设计的成败因素。
分析
讨论
互动
教学
范作欣赏
让学生讨论怎样在生活中提高对标志的应用。
1.标志的关注程度。
2.标志的亲和度。如:花儿在向你招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
能否将校园内大多数标语,改为亲和度极高的意识引导性视觉语言?如何从不同方面来强化对标志的认知,将学生探讨的方向引到标志的人性化、区域化和现代化方面。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 --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四、课后探索
在本课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特殊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要,了解他们对改进生活条件的具体愿望,为下节课针对特殊人群做文具设计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
活动与评价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评价的主动权都在于学生主体,学生在产品选购、提出改良建议、评选优秀方案等活动中自然地渗透了评价,让评价成为活动的必然的组成部分。
(1)上课或写作业时用的;
(2)野外郊游时用的;
(3)休闲时用的。
要求:画出草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制作),附上说明文字。
四、反复斟酌,或征求同学意见,选取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为实现这个设计方案在生活中选择合适材料(可用替代材料,鼓励使用废弃材料)。
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主线是从了解产品功能的不足到寻求改良的方法和途径层层深入。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中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探索都是围绕着产品功能改良为中心。以模拟产品直销的形式开展产品功能评价和功能改良的活动,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充分考虑活动程序的设计和角色分工,教师转换角色做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们在对产品的评价选购中提出建议,在参与“方案征集”活动中讨论产品改良的方法,并尝试制作独具个性的设计方案。活动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几个学生做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策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可参照选择下表)。教师准备用各种方式制作的产品示意图若干,“‘推销’的要素”(课件)。
二、活动开展
1.产品“推销员”(教师)图示或直接展示一类学生喜欢的文具或生活物品,根据使用需求,从功能与形式的角度进行语言推销,全体学生和教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产品,在选购活动中比较产品的性能和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苹果中的五角星
——变换我们的视角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各种获取视觉信息的手段及方法的探究,学会从各种思维角度分析视觉信息,表达视觉信息。学生能够养成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中获取视觉信息的各种方式与路径,从思维的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被忽视的视觉信息。
展示2~3个学生的作业。
尝试
合作
学习
●曲面镜
●手电筒
●白纸
运用其他媒体演示。
要求每个组一个学生提出用其他不同方式或媒体手段来获取不同的形象。
各组商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或手段获取洋葱的独特形象,并上台演示。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形象记录下来(1)。
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记录下来。
讨论
延伸
讨论
通过实验与观察,我们有何启发?
再尝
试
启发
教学
合作
学习
●实物
组织学生就身边某一物体进行多种方式的观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某物体在特定状况下呈现出的独特的形象,并借助画笔记录下来(3)。
教师运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行程性评价,不断归纳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自己对物体观察的新发现。
谈出对同一物体呈现的不同形象的观察体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联想,并将想到的方式记录下来(2)。
研究
教材
资料
●教材
出示课题。
1.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页上的水暖管件图片,问:“你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有类似的发现?”
2.引导学生针对第2页的图片进行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获得对发现平常事物新形象的乐趣,并由此展开联想。
第二单元 第二课 取“材”有道(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通过看、摸、嗅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能代表各个时代的材料,认识材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获得有关材料的知识。
2.实践与创造: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片2——木材(朴实的平民化材料,却演绎出一种帝王之风范!)
图片3——麻(制成的椅子貌似压扁了的皮球,视觉上的软和触觉上的硬,细麻绳一圈一圈地紧紧环绕,使材料的质感得到艺术化的张扬。)
图片4——藤(藤是介于草和木之间的一种材料,既有草的柔韧,又有木的坚硬,设计师充分利用藤条的优势,使藤椅构建成与现代空间和谐统一的造型元素。)
2.归纳各种措施的类别,提炼出与生活经历最贴近的标志措施。
肯定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合理化建议,提示学生将各种设想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获得对问题分析的结论。
调查
研究
合作
学习
组织学生以5人为小组单位,对标志的关注程度及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共同分析成功标志设计的要素。
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标志在生活中被我们所忽视的原因。
图片5——竹(闲暇野趣的境界,透出几分浓郁的乡野风情。)
……
2.分析讨论各种材料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如何体现在设计造型上的。
三、学生尝试设计
1.提问:你喜欢你现在所使用的课桌椅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材质的优缺点。你希望未来课桌椅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性能呢?
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为自己(中学生)设计3种椅子: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我怎么没有想到
——校园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欣赏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校园设计一套环境标志。能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表达对校园文化的关注与情感。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对视觉传达设计由意到形,再回到意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创作交流,提高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评论。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阐述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第二课时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认识材料的特性,第三课时安排设计实践。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课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