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
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
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
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
因此,课堂上我结合他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听后复述。
首先找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听后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
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
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
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
2、听话改错。
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
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
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
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
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三、加强阅读训练,以说带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广泛搜集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尽量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训练有助于说话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用汉字形、音、义配合的方式。
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因此,我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多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思想感情。
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如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使学生兴趣盎然。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读中讲,讲中读,加强学生诵读训练。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
写作水平。
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
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注重“两记”。
坚持让学生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这样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
2、现身说法。
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训。
3、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4、把听、说、写有机地综合起来。
说,是用嘴写文,是用笔写文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的范畴。
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
在进行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目标,在听说读写之间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