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勇气读后感大全

教学勇气读后感大全

教学勇气读后感大全曾几何时,我们满怀梦想和希望,投入到教育者行列中,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意气风发的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失去了教学的勇气。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学勇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勇气读后感1老实坦白到今天为止还没全部读完这本书,应该怪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浮气燥沉不下心来读书写字。

也并不是这本书特别难读,其实它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也能让我不断地回到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年轻的教师。

教学中最让我恐惧的就是被人听课。

无论来的是谁,哪怕只有一个人坐在班级后面,无论这节课备得怎样充分,都能让我心惊胆颤手忙脚乱。

当我调入二小后更是如此,作为新老师,领导经常听课,恐惧过后是更加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劳动。

当我慢慢地适应了有人听课的状态,正得意随便谁什么时候什么人来听推门课随堂课都不再害怕时。

新的恐惧又来了赛课……我想当我能勇敢地面对不再恐惧的时候,我才算真正成长起来了。

我喜爱帕克帕尔默对于恐惧的阐述:“对于正面交锋的恐惧,实际上是一系列始于对多元性的恐惧......假如我们接受多元性我们又将到达下一层恐惧的门阶:当不同的真相相遇时,对冲突的恐惧将随之而来......如果剥掉对直接冲突的恐惧,我们会发现第三层恐惧,既恐惧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我们所冒的是失去自我意识的危险。

”再来看看克里希那穆提是怎样来谈恐惧的:“成为的渴望引起恐惧;要成为,要达成因而要依赖,依赖造成了恐惧。

不恐惧的状态不是否定恐惧,不是恐惧的对立面,也不是勇气,而是在了解恐惧的原因的过程中,恐惧就停止了,并不是要变得有勇气,因为,在一切的“成为”中,都存在着恐惧的种子......自我就是一切恐惧的根。

”所以接着想说的是要想消除恐惧,自我的认同与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源于精深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

源于对怎样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认识,很有自信自己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自己认真的钻研学科的专业知识,经常坐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课堂上简单的模仿。

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

《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几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

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

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

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这本书真的让人在阅读时会引起许多的感受的共鸣,可是琐碎的感受写出来自己都觉得肤浅得不好意思呢.而且像我这般不善言辞的人而言表达也是一种恐惧呢.好在咱们生命化教育这个美好的学习共同体让我在大家不断的鼓励和关心下也有了表达的勇气呀!教学勇气读后感2*的重点,将由教学实践转向教育改革的问题,即是否有可能将我们关于教育学感悟最深刻的见解,体现在可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社会变革运动中?一、停滞、绝望与希望。

变革运动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独立的个体决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

第二阶段,这些个体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第三阶段,这些社群开始走向公众。

第四阶段,一个选择性激励系统开始出现,使奖赏激励系统的标准发生变化。

*后面的四面部分,就是对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论述。

二、不可分离的生活。

孤立的个体决定抛弃并改变机构组织的逻辑,决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

决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个体要比批判体制还要更进一步,还要具有自我批判意识。

即使我拒绝遵从制度的要求,制度也没有凌驾于我的力量。

敌人不仅仅是“在外面”,而是首先“在我们自身”,即我们每个人对邪恶的妥协之中。

“罗莎。

帕克斯决定”,帕克斯堪称“不可分离地生活”的活典范。

她勇敢的坐到公交车前排座位,拒绝给白人让座。

如果是我们深爱教育,不忍使他堕落,应走进尊重心灵呼唤的新天地,以敬重自己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

三、同道合的共同体。

过不分离的生活,最初最好还是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安分守己,保守秘密,避免伤害。

教育中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形成的条件是:第一,在大大小小的校园中,逐渐增多的教与学的中心,这些中心为那些有诚信的教师,提供一个结识交谈的地方,并且寻求不断相互支持的途径。

第二,那些在自己的校园里,感到孤立无援的教师,可以加入向区域性和全国性协会这样的组织,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

那就不会再感到孤立无援,而是有了盟友,就会备受鼓舞,只是地方远点罢了。

其实,致力于改革运动的人们,在远方的朋友通常比在本地多。

第三,找到近邻的朋友。

一个人必须要让他不再分离的.生活的决定被人们发现。

我们有时会对这种就近加盟的方式感到吃惊。

四、走向公众。

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成一个共同体,增强尚脆弱的信念。

改革中要最大限度的缩小阴影和最大限度的扩大光明,唯一的方法是使运动面向公众的批评一一走向公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

使参与者的自身认同和完整都在公共舞台上活跃的多元价值与愿景中接受考验,这样,改革运动和我们自身的完整性就会一起成长。

五、精神奖励。

随着变革运动的展开,在每一个阶段,它都会提供无形而有力的精神奖励。

在第一阶段,精神奖励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份;在第二阶段,精神奖励是不断从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人们中获得联系和支持;在第三阶段,精神奖励是过一种更为广阔的公共生活。

运动不但提供精神的回报,也提供物质上的回报。

不少奉献于教育改革事业的学者就运动以及运动的目的出版了研究专著或者研究*,从而在传统学校机构中获得提升或者终身职位。

其实,到第四阶段会获得来自不再分离的生活的精神奖励,但任何人所能提供的奖励都比不上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本真生活所获得的内在奖赏,因为人类并不只是靠面包活着。

我是一个认真的教师。

如果我关心教学,我必须不仅关心我的学生和我教的学科,也要关注教师工作的内容和外部环境。

现在,世界成了我们的教室,教与学的权力无所不在。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只需要开放心灵,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读后感3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默然一笑,原来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原来,地不分南北,人无论东西,对最初的热诚逐渐消退的遗憾,对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积淀下来的烦躁、倦怠情绪的苦恼,甚至,对于选择这份职业是否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疑虑,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我们,都曾经纠结过。

这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给我很多共鸣,很多启发。

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是什么,令我仍热爱这个职业,即使在最颓丧的时候也不曾彻底失去从事这份职业的勇气?是的,我喜欢学生,喜爱他们的朝气蓬勃,享受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光华四射,享受启迪学生心智的成就感。

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他们也曾用消极、懒惰甚至是对抗来使我倍感挫折。

是的,我尊敬这个职业,不仅因为我的父辈是我的同行,更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曾有幸受到过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师的教诲和帮助,能与他们为伍,与有荣焉。

但是,因为职业而承受的不理解和轻视,呵呵,同样不止一次。

为什么我,仍然热爱这份职业?记得十多年前,那时,我的职业生涯开端不久。

虽然经验并不丰富,但有的是忘我的热诚和勇气,不计较付出,全身心投入,带那班学生顺利毕业,高考成绩不错,自觉功德圆满,卸下一挑重担。

假期休息,意外收到班里一个女孩的来信。

信里,这个孩子真诚地称赞我是个尽职的好老师。

令我感动的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做就做了的事,她都默默地记得,一一道来。

被肯定的感觉是很美好的,尤其是来自已经毕业的学生,真的会让你觉得挫折和委屈都不算什么,这份职业除了安身立命之外另有价值。

非常感谢这个孩子,她也许不会知道,在消沉的时候,倦怠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会重读她的信,从中汲取勇气,守护心中的一点光。

更因为她的这封信,我更感受到肯定和鼓励的重要,更不吝于以此去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我相信,他们会和这个孩子一样,感受到我的真诚和爱意。

是的,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

我想,这一切的源泉,是因为这份职业要求你付出热爱,同时也会回报以热爱。

教学勇气读后感4《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经过十年才正式出版,可见一个教师的教学勇气不是自己加入了教师队伍后就能信手拈来,而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的。

它也不是能够一直持续到教育生涯结束的时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去保持的。

作者帕尔默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读后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的勇气和教育的生命之感。

书的最后,作者的话让我最后感触:“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与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缘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曾经,许多人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为职业,我也并不例外,大学毕业的我也加入了教师这个大家庭中,我十分荣幸。

但是外部施加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散去,失去了教学的勇气。

于是,有的人选择了坚持,有的人选择了改变,有的人选择了放弃。

这就是教师现实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不知不觉教学生涯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从自己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状态来看,我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不再能够清楚地认识他们,也无法知道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我用自己用过的、觉得奏效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还是效果甚微。

记得带完上一届的毕业生,接手这届的五年级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