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中国古代史研究》15春在线作业2
一、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62.5 分。
)V 1. 府兵制是征兵制中的一年兵役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在《天论》中对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了补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让三省同掌中枢政权,三省长官成为集体宰相。
三省分掌草诏、审核、执行之权,他们既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共同辅佐皇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A. 错误B. 正确
5. 唐懿宗时樊绰著《蛮书》,又名《云南志》,全书10卷,系统记录了当时云南地区蛮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风俗民情,是研究云南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唐律》始修于高祖时期,称作《武德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贞观治世,不仅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造成的,更是隋末农民大起义推动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自开皇九年(589年),隋重新统一以后,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武则天借唐玄宗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进一步贬抑士族,打击门阀势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隋文帝代唐之后,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在政治上,最主要的就是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宗族贵族占有制。
周王室是西周王朝最高一级的土地占有者,依次类推。
A. 错误
满分:2.5 分
14. 《西游记》为吴敬梓所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把唐初贞观年间青年僧人玄奘,不必艰险、赴天竺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两税法是我国古代税制的一大变革,它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调税法崩溃之后,庄田兴起,田亩不实,人口流亡,唐朝财政收入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顺宗时的“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就是两次反对宦官、改革政治的行动。
A. 错误
B. 正确
18. 刑名有:笞刑5等,杖刑5等,徒刑5等,流刑3等,死刑2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唐朝编成的正史,在24史中占8部,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李延寿编修为政府批准成为正史的《南史》、《北史》。
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编修《五代史志》,这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隋唐两朝都建有严密的仓禀制度。
形成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组成的仓禀体系,敛集、储运、分配及调节从全国各地征收上来的实物,主要是谷物和绢帛两大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
A. 错误
满分:2.5 分
二、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2.5 分。
)V 1. 人殉、人祭在()以后逐渐衰微。
A. 五代
B. 元代
C. 周代
D. 北汉
满分:2.5 分
2.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在开元天宝盛世的帷幕下交织发展,逐渐吞噬着唐王朝的实力。
A. 六年
B. 三年
C. 五年
D. 八年
满分:2.5 分
3. 《唐律》共分()篇,502条,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A. 8
B. 12
满分:2.5 分
4. 刘知几于景龙四年撰成《史通》,这是我国()史学评论著作。
A. 第三部
B. 第二部
C. 第一部
D. 第五部
满分:2.5 分
5. 杜甫在诗中赞天宝盛世,曰:“公私仓禀俱丰实”。
A. 《忆昔》
B. 《缚鸡行》
C. 《秋兴》
D. 《新安吏》
满分:2.5 分
三、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V 1. 唐代地方统治机构,基本上是()两级制。
州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之差”,“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A. 市
B. 州
满分:2.5 分
2. 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A. 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B. 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C. 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D. 是奖励耕织
满分:2.5 分
3.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A. 社会制度先进
B. 生产发展水平高
C. 长期统一
D. 文化繁荣发达
E.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满分:2.5 分
4. 御史台是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辖三院(),分工负责中央各个机构以及地方的监察工作。
A. 辖院
B. 台院
满分:2.5 分
5. “十国”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
A. 吴
B. 南唐
C. 吴越
D. 明
满分:2.5 分
6. 唐代中央机构主要有三省()。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四属司
满分:2.5 分
7. 韩愈大力宣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把()《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8. “五代”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
A. 后梁
B. 后唐
C. 后晋
D. 后汉
满分:2.5 分
9.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是:A. 从统一走向分裂,由兼并再度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B. 社会变革异常激烈是这50年历史的明显时代特征
C. 政治变革剧烈,郡县制取代宗法分封制,官僚制度取代世卿过禄制度
D. 文化史上的黄金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新气象
满分:2.5 分
10. 开皇(581—600年)年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598年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取士。
这时已经有了()两科。
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
A. 进士
B. 秀才
C. 明经
D.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