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通用公差要求
±2°30′
10
18
0
-0.43
+0.27
0
+0.43
0
±0.215
+0.43
0
+1.10
0
0
-1.10
±2°30′
18
30
0
-0.52
+0.52
0
±0.26
+0.52
0
+1.30
0
0
-1.30
±2°
30
50
0
-0.62
+0.62
0
±0.31
+0.62
0
+1.60
0
0
-1.60
±1°30′
50
80
0
1.3 工艺文件要求使用工装时,必须按要求使用工装加工,必须明确工装的使用方法及
注意事项;
1.4 开始工作前,须将所需的刀具、量具等必备工具准备好,并且要明确自己所需刀具、
量具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5 机加过程中的安全性应严格按《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1.6 零部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即与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加工;
500
630
0
-1.75
+1.75
0
±0.875
+4.50
0
0
-4.50
630
800
0
-2.00
+2.00
0
±1.00
+5.00
0
0
-5.00
800
1000
0
-2.30
+2.30
0
±1.15
+5.60
0
0
-5.60
1000
1250
0
-2.60
+2.60
0
±1.30
+6.60
0
0
-6.60
1250
1600
-0.74
+0.74
0
±0.37
+0.74
0
+1.90
0
0
-1.90
±1°15′
80
120
0
-0.87
+0.87
0
±0.43
+0.87
0
+2.20
0
0
-2.20
±1°
120
180
0
-1.00
+1.00
0
±0.50
+1.00
0
+2.50
0
0
-2.50
±50′
180
250
0
-1.15
+1.15
0
±0.575
孔直径(mm)
中心距与边缘的距离(mm)
>
≤
机械加工
3
±0.15
3
6
±0.20
6
18
±0.25
18
±0.30
4.3圆角半径及倒角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 (摘自Q/YT022.1—1992)(mm)
圆角半径及倒角
0.2
0.3
0.5
0.8
1
1.5
2
2.5
3
4
5
6
7
8
9
10
≥12
极限偏差
±0.1
±0.3
±0.5
±0.8
±1
±2
±3
4.4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mm)
公差等级
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2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1.7 凡采用工装与专用刀具加工零部件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8 各种机床必须定时检查,定时润滑,确保机床正常运行。
1.9车间成品件与非成品件分开放置,做到分门别类,整齐、不混淆。机床周围干净整
齐,不乱摆放物品。
。
2.螺纹的要求
2.1完整螺纹长度公差(极限) P:螺距(摘自Q/YT022.1—1992)
3.10.2精加工刀具切屑深度为0.2~0.4mm;
4. 未注公差的要求
为了便于查阅未注公差的公差要求,特将一些未注公差值列举如下:
未注公差按照Q/YT022.1—1992《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执行,内容如下:
4.1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 (摘自Q/YT022.1—1992)(mm)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未注技术要求,表面质量允许要求,螺纹及零部件表面去尖角,
毛刺等的检验合格条件,适用于本公司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本《规程》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机加工工人的加工要求
2.螺纹的要求
3.表面质量允许要求
4.未注公差要求
5.其它
本《规程》部分内容摘自:
《图样通用技术要求》 Q/YT014.2-93
不到头
螺纹
分类
偏差
到头
螺纹
分类
偏差
内螺纹
+1.5P
内螺纹
-1.5P
外螺纹
外螺纹
2.2螺纹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碰痕、氧化皮等缺陷,孔口应去除毛刺;
2.3攻螺纹前必须倒角,若无特别要求,倒角至螺纹大径;
2.4 螺纹侧面不得有妨碍螺纹综合量规自由旋入的碰伤,毛刺以及影响使用的凹痕,牙不完
整等缺陷;
3.表面质量允许要求
0.8
0.4
0.2
表面状况
看不清加工痕迹
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表面粗糙度
0.1
0.05
0.025
0.012
表面状况
暗光泽面
亮光泽面
镜状光泽面
雾状镜面
表面粗糙度
0.008
表面状况
雾状镜面
3.10精加工、半精加工刀具切屑深度的规定如下:
3.10.1半精加工刀具切屑深度为0.5~2.5mm;
基本尺寸
轴类
孔类
暴露面
加工面与非
加工面间尺寸
角度与锥度
极限偏差
>
≤
轴径长度厚度h14
孔(直径≤50)H13
孔、槽(直径>50)H14
镗孔深度
和凸肩高
JS14
钻孔深
度和扩
不通孔深度
H14
包容面
被包容面
0.2
0.3
0
-0.1
+0.10
0
+0.10
0
±0.05
+0.10
0
0.3
1
0
-0.14
+0.14
0
+0.14
3.1机械加工后的零部件,应符合产品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及本标准的规定;
3.2零部件的已加工表面,不允许有磕、碰、伤及锈蚀现象;
3.3除图样或技术要求外,加工的零部件必须去除毛刺、飞边,R不大于0.5;
3.4钻孔后孔口必须去毛刺,倒角0.1~0.3×45度;
3.5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因热处理后引起的退火、烧伤及裂纹等现象;
+1.15
0
+2.90
0
0
-2.90
±40′
250
315
0
-1.30
+1.30
0
±0.65
+1.30
0
+3.20
00Leabharlann -3.20±30′
315
400
0
-1.40
+1.40
0
±0.70
+1.40
0
+3.60
0
0
-3.60
400
500
0
-1.55
+1.55
0
±0.775
+1.55
0
+4.00
0
0
-4.00
3.6零部件精加工面,加工完成后应及时涂防锈油(脂),进行防锈处理,防止锈蚀;
3.7 零部件在工序转移与运输过程中,应备有工位器具,以防磕碰伤;
3.9机械加工表面划痕要求如下:
表面粗糙度
25
12.5
6.3
3.2
表面状况
明显可见的刀痕
可见刀痕,允许接刀
可见加工痕迹,不允许接刀
微见加工痕迹
表面粗糙度
1.6
0
±0.07
+0.14
0
±4°
1
3
0
-0.25
+0.14
0
+0.25
0
±0.125
+0.25
0
+0.60
0
0
-0.60
±3°
3
6
0
-0.30
+0.18
0
+0.30
0
±0.15
+0.30
0
+0.75
0
0
-0.75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