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问题探讨【摘要】中国每年因为物流标准化的缺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根据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理顺和协调物流系统内各分系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物流标准的制定、市场培育、监管、宣传与国际接轨等建议。
【关键词】物流;标准化[Abstract]Logistics in China each yea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to the country a huge los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ogistics,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various sub-systems within logistics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China's logistics market cultivation, monitoring, advocac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o on.[Key words]Logistics;standardazation一、引言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
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二、国际组织的物流标准化现状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875年,17个国家缔结了《米制公约》,这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第一项重大成果,统一了国际范围内物体尺寸度量。
世界性两大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EIC)、国际标准化组织(150)先后于906年、1947年分别成立,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在国际上,有许多国际组织从事标准化工作,其中全面从事物流技术标准化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150有6000多个现行标准,包括除电子电工以外所有领域,与其他国际组织有正式联络程序。
另外,还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铁路联盟(UCI)等国际机构发布的部分标准,经150确认并在《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CI)》中加以公布,亦是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了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并制定了相应的编码标准,如《国际单位制代码》1502955一83等。
150、EIC 和上述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有关物流的许多设施、设备、船用电器方面的技术标准,并且制定了国际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标准方案。
150中央秘书处和欧洲各国确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又400(mm),物流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1200又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又800(mm)及1100又1100(mm)。
也考虑了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人和社会的影响,使基础模数尺寸适合于人体操作。
在150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
三、中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一)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据粗略统计,在我国现已制定颁布的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已有近千个。
在包装标准方面,我国已全面制定了包装术语、包装尺寸、包装标志、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包装材料试验方法、包装容器、包装容器试验方法、产品包装、运输、贮存与标志等方面的标准;在物流机械与设施方面,我国制定了起重机械、输送机械、仓储设备、装卸机械、自动化物流装置以及托盘、集装箱等方面的标准。
(二)建立了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国家技术监督局为首的全国性的标准化研究管理机构体系,而这中间有许多机构和组织从事着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工作。
据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即将成立全国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对外名称是SCM-CHINA,秘书处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三)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处,并明确了各自的技术归口单位。
此外,还参加了国际铁路联盟UIS和社会主义国家铁路合作组织OSJD等两大国际铁路的权威机构。
(四)积极采用国际物流标准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方面的近百个国家标准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30%;公路水路运输方面的国标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5%;在铁路方面的国标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20%;在车辆方面的国标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约占30%。
此外,在商品条形码、企事业单位和社团代码、物流作业标志等方面也相应采用了一些国际标准。
(五)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在加入WTO的今天,中国物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我国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大系统顺利接轨,关键在于物流标准化。
至此,物流标准化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不少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都投入到了这项研究工作当中。
三、中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的标准化状况仍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由于物流及其物流管理思想在我国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没有归人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
这就必然导致了在标准制定内容上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
同时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各地区各行业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跨区域性、多式联运物流效率下降。
(二)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仓储、装卸和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速度和效率。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各环节因缺乏统一的规范而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
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
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信息标准化落后(四)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五)物流标准的推广、执行上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应用存在着严重问题。
例如《储运单元条码》的应用正确率不足15%。
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深刻揭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的现状。
制约物流标准化的推广、执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制性障碍如前所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物流管理形成了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
物流系统各分系统的标准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分别管理,且执行的是本行业内的标准,这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十分不利。
2.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的作用,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十分严重,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专业细分,但现在分离进程非常缓慢,很多企业的物流都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标准化程度极低且破损率极高,大大降低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
3.物流市场发育不足物流市场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
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
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
(六)物流标准化人才极其匮乏由于中国的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思想诞生较晚,历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对物流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物流人才极其缺乏。
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相关行业转过来的,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人少之又少。
特别是对于物流标准化而言,人才匮乏现象更为严重。
四、加强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议日本很重视物流标准化,企业对物流技术平台的处理手段极为重视,标准化的进程也很快,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的。
早在1995年,日本就制定了国内物流标准信息(JTRN),物流标准信息电子数据交换(EDI)又成了科研机构研发的重点。
在日本,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及普及,是1996年由在通产省及运输省的支持下成立的物流EDI推进委员会具体实施的。
该委员会制定了标准EDI,以此为基础又确立了“高度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事业”,通产省于1998年度开始实施此项计划。
物流行业计划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及EDI手段,达到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其特征是非常重视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2000年7月日本服装产业协会对该项计划进行了实地检测。
日本政府工业技术院委托日本物流管理协会调查研究物流机械、设备的标准化,已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sl)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即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箱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
在Jsl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为了促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美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并通过发布国会立法和总统命令的形式不断加强这一工作。
美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指南,同时对物流标准化也较重视,并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
该体系包含的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
通过上述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建设,能引发如下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启示: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自上而下地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和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地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