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事故发生后,被伤害人或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按程序上报主管领导部门。
2、事故应填报工伤事故报告,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3、在调查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打击报复者,按国家相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4、事故处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经过调查、审查、批复,确定是否可以结案,特殊情况下,结案不得超过180日。
施工安全工作程序图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等各项制度。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坚持管理生产必须管安
全的原则。
3、实施“施工生产安全否决权”制,对于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施工人员有权拒绝,专职安全员有权中止施工,并限期进行整改。
4、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要向职工进行书面和口头交底,若改变原计划须取得编制审批部门批准。
5、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活动,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日检查当日记录。
6、专职安全员参加由监理组织的每周一次安全检查和安全专题会议,奖优罚劣并及时整改。
7、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并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要求作好记录;落实入场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
9、执行《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害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害的大小。
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害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评价公式:
D=L×E×C
注:D:危害性分值
(1)L:将L值最小定位0.1,最大定位10,在0.1~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2)E:将E值最小定为0.5,最大定位10,在0.5~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3)C: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值规定为100,其它情况值为1~100之间,如下表:
(4)D:危害性分值。
根据经验,总分在20分以下是被认为低危害的,总分在320分以上是高危害分值,应立即改善;总分在160~320分之间,属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害;总分在70~160分之间,有显著的危害性,需要及时整改。
危害登记的划分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害等
级划分如表所示:
(5)根据公司《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建立项目部的相应台帐。
三、安全惩罚制度
1、实行安全惩罚制度的目的是对施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对在安全巡视中遇到的违章行为,安全员将开出罚款通知,通知单内容包括违章者姓名、单位、违章条款和罚款额度、时间、地点、本人签名。
罚款单发到违章者所属班组,由该班组通知本人到项目部安全员处交纳罚款,拒交罚款者,由项目财务在该班组当月工程款内扣除。
3、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发现以下行为即对其个人进行罚款:
A、进入现场未戴安全帽或帽带未系好;
B、未佩戴工作牌;
C、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
D、在现场吸烟或大、小便;
E、在施工现场穿拖鞋。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表扬、奖励:
A、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消除未遂事故者;
B、对发生火灾事故,英勇扑救,避免事故扩大,减少伤亡、损失者;
C、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为改进防火安全工作作出贡献者。
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制裁,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凡因领导不重视安全防火工作,不落实防火措施,引起大小火灾事故,
主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B、凡因有章不循、麻痹大意,引起火灾事故者,造成损失200元以内,赔偿经济损失,罚款30-80元;造成损失200-600元,赔偿经济损失,罚款100-200元;造成损失600元以上者,赔偿30%的经济损失,罚责任者200-300元,并根据情况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予以制裁。
C、擅自挪动、损坏消防器材者,除照价赔偿损失外,罚款30元。
D、在严禁烟火区内吸烟,明火作业者,一次罚款50-100元。
E、躺在床上吸烟,屡教不改者,罚款20-60元。
F、未经安全、保卫部门批准,乱拉、乱接电线者,经教育不改正者,罚款30元。
G、擅自使用电炉、大型电热器者,除予以没收外,罚交三个月的电费,并罚款10-200元;二次发现视情节加倍罚款。
四、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制度
1、各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证上岗,上岗前必须对其操作能力进行考察,技能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因某种原因,长期未从事该工种的,虽有上岗证,亦不得正式上岗,可从新考核,并使用一段时间,待其技能熟悉后,再正式上岗,并于使用期间采取可行的监控措施。
五、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由项目经理在工程开工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强调“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在开工前提出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新入员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操作的培训,相应之安全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项目应根据工程之具体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工作有趣及多样化。
4、安全技术交底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形式,应叙述具体,可操作性强,在每一分项工程作业前,应针对分项工程的特点,由工长向操作人员实施交底。
5、特殊工序的安全教育及交底,可较其它分项工程的安全教育范围适当扩大,必要时可由项目经理或项目生产负责人组织。
6、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政策、法规、技术的知识的培训教育,并组织定期培训,进行考核。
7、安全教育工作应与经济挂钩,实施奖罚制度。
六、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生产应定期进行检查,工程开始检查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检查措施的落实、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施工结束,检查安全总结。
2、施工过程的检查,项目组织不少于二次/月,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员做检查记录,项目经理因故不参加的,可委托项目生产负责人组织。
3、在脚手架工程、井架安装完毕后,必须由项目经理领导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每次检查由安全部门负责安全记录,并加以整理,分发有关责任人,下次检查时,检查上次问题的整改情况。
5、安全检查应包括:措施及其落实;“三宝”的使用及“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是否进行了技术安全交底;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电气设备及防雷;安全记录。
6、实施奖罚制度,督促安全问题整改,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七、与总包的配合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应严格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遵守土建单位现场的安全文明检查,接受土建单位的管理,按土建单位及监理的要求及整改意见。
第一节安全生产资源配置
一、配备经培训考核持证的管理、执行和检查人员;
二、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设置相应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
三、制定临时安全用电技术及防触电措施,按规定要求配置消防器材及设施;
四、配备建筑施工机械的限位、过载、避雷等装置,并齐全、有效;
五、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测工具(测定扣件紧固的力矩扳手、风速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六、保障足够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