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1期2007年1月高 校 教 育 管 理Journa l of H i ghe r Educa ti on M anag e m entV o.l 1N o .1Jan .2007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峰(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工业工程专业定位的思路应充分考虑学校资源与地方企业优势的互补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于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由此合理确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及实验室建设方案。
文中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行立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应用ERP 沙盘模拟实训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07)01-0090-03收稿日期:2006-11-10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2004)作者简介:杨晓英(1965-),女,江苏常州人,副教授,从事工业工程教学与研究。
韩建海(1961-),男,河南洛阳人,教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 瓶颈 。
由此企业开始重视采用诸如供应链管理、ERP 和BPR 等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
2005年汪应洛等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在 关于现代工业工程的建议书 中指出: 工业工程人才是既要了解产业技术,又要熟悉生产管理,并经过工业工程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十分匮乏,急需加强培养。
目前工业工程学科(industrial engineeri n g ,简称I E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I E 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人才需求的增长推动了高校此类学科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十几年历史,但发展迅速,已有160多所高校开设了I E 专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1]。
在这些高校中有的学校把工业工程专业设在管理学院,而有的则设在机械类学院。
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优势学科、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其专业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所以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一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作者近几年调研情况来看,工业工程专业应该如何建设、如何办出特色,这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专业应该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如何确定?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研究探讨。
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教学研究和改革,希望能为同类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工业工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2,3],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同时具有与制造产业对人才需求直接关联的特点。
为此,学校的办学方针应紧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与产业需要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学科建设服务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在学科定位的思路上,学校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优势。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所在地 河南洛阳市是国家机械制造业基地, 一五 期间国家156项重点项目中洛阳就有7项,地区产业特征突出。
作为原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河南科技大学在2001年开设工业工程专业时充分考虑校企互补、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将专业设置设在机电工程学院,定位于主要为机械工业企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工程的学科定位基础之上,强调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实行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宽专业口径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创新和创业的 三创 教育[4],使毕业生变被动接受社会挑选为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坚持用人单位满意为最终质量标准。
它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发展的原则。
因此专业建设应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工业与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思路。
二、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了建设好工业工程新专业和科学定位,学校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进行了细致调查和研究,理清了思路,分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明确了办学方向,制订了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修订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在河南科技大学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中,专业教师就先后调研了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近20所国内高校,以及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院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
该校明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但有别于传统的机械学科与管理学科,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为此,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和改善的能力;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制造工程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等)能力;信息系统(如ERP、MRPII、PD M、C APP等)设计与开发能力;计算机仿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是:以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知识为主,同时要具备管理与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具备经典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主干课程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棵、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37周的实践性环节等,实行弹性学制,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包括四个模块:(1)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模块:主要设置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力与控制工程等机电工程课程。
(2)工业与系统工程模块:设置运筹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仿真技术、生产质量管理、人因工程、先进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工程经济、财务及营销等课程。
(3)计算机应用模块:设置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模块:除金工实习和计算机综合训练以外,设专业认识实习、工业工程专题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等内容。
这些课程模块体现了I 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工业与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
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制造工程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作研究等管理工作,也能从事机械制造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系统设施规划设计等技术工作,还能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机械制造业的用人要求。
三、工业工程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一)实行立体化教学教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选用或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
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河南科技大学的I E专业实践环节共37周,除学校统一规定的入学教育和军训两课社会实践以外,利用当地国内知名的企业,如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等,91第1期 杨晓英,等: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为该校I 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且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应用ERP沙盘进行专业综合模拟实践将企业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产品研发、资金筹集、生产组织、市场开拓、市场营销、设备改造、物资采购、财务核算等作为沙盘的主体内容,模拟企业进行实际运作,把企业搬进课堂。
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学会进行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揭示规划、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整体产供销平衡;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强化对财务报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学习掌握企业最佳采购模式、企业库存策略、JI T生产方式、生产能力规划等技能。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企业,认识了专业,认识了自己,提高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特别是新建专业的学校更是如此。
针对I 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有助于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好、活力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本专业方向的 博士学位;选送青年教师进修或做访问学者;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专家为兼职教授;举办学术报告,开阔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
如河南科技大学与江苏网商软件公司共建实验室,进行ERP软件开发项目合作,与中国一拖公司共建中原物流机械工程中心,通过共建活动,为教师们创建了科研平台,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河南科技大学结合机械类专业的办学优势,依据上述的思路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了5个专业实验室,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生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已毕业的学生一次就业率达100%,其中被用人单位以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岗位聘用的占15%~20%,每年的考研录取率在12%左右。
几年的实践成果说明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措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1] 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报,2005,15(3):89-91. [2] 罗宜美,齐二石,毛照妨.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8(4):106-109.[3] 吴秀芹.基于工业工程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65-66.[4] 杨丽英.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4,7(9):61-64.(责任编辑 汪再非)On orientati on and t alent cultivati on m ode ofi ndustri al e ngi neeri ng speci altyYANG X i a o ying,HAN J ian hai,FAN W ei feng(College ofE l ectro m echan ical Engi n eer i ng,H enan U n i 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Luoyang,H enan471003,Ch i n a)Abst ract:The th i n k i n g in i n dustrial eng ineeri n g(I E)spec i a lty orientati o n should f u ll y consider the resources of the un i v ersity,and co m bi n e the m w ith t h e advan tages of l o cal enterprises.The cu lti v ation objecti v e a i m s a t cu ltivati n g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 li e d personnel not on l y understand i n g eng ineeri n g but a lso fa m iliar w ith producti o n m anage m en,t hence the course setup,the course sche m e,and pro jects of laboratory constr uction can be reasonably con fir m ed.Th i s artic le takes H enan Un i v 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as an exa m ple w hich achieved good results t h rough carry i n g out stereoscop ic teaching,cooperati o n bet w een schoo l and enter prises to strengthen practice base constr uction,app l y ing ERP m odel tab l e to si m u late training of I E specia lty and strengthen i n g tea m constructi o n of teachers.K ey w ords:i n dustria l eng i n eeri n g(I E);spec ialty orientati o n;ta l e nt cultiva ti o n;educational refor m92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