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分析】影视专题片解释词的创作,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其他文学体载一样,都是利用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思维和意图,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但由于其传播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点。

电视根据其传播方式,写作时应把握关键两点:
一是两种语言,声画交触。

写作时应①要求具体,就是言之有物,不空泛。

并写作时要具有画面感,根据画面所提供的内容,运用文字,进行形象,具体的描述和议论,深挖画面内涵,强化主题,宣泄感情,增加信息量,使声画和谐交融,以达到传播扩张力和最佳效果。

②要求形象,言之有画,闻如其声,如见其景。

一方面解说以画面为基础,但又不能停留在画面上进行简单地指述。

③要求准确,就是言有度。

解说要符合情理和常规,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符合画面所展示的内容。

二是一次传播、言简意明。

①字要响,遣词用字要清楚响亮,写作时多用平声字,慎用同音色,注意押韵。

②词要双,多用双声词,双声词有两个音节,一来能留下深刻印象,二来符合人们日常用词习惯,三则意思也表达的更准确具体。

③句要短,少用多层从句、复句、倒装句。

④数宜简。

一是指数字要准确、简明。

二是指数字,一般要简化处理,粗略不计,把小的数目去掉,四舍五入。

同时用形象替换,把冗长复杂的数字换成形象化的简单数字。

另外,还可以用图像显示,字幕标出,制成因素等方式。

难点二、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
【分析】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载。

首先它是新闻,因此必须选择新近发生的典型新闻事件做出评论。

对于报道对象的准确,选择和及时报道,是电视新闻评论得以生存的关键,事件必须具有分析评论的价值。

电视新闻评议写作:特点是一事一议,由具体的新闻事件出发,引发出对某一普遍问题,某一社会现象的评论。

它具有“以点带面”以小具大的特点,在撰写时,要注意有目的地陈述新闻事实,夹叙夹议,尽可能从画面形象出发,自然提炼出所要评论的问题。

评论部分不随意夸大,作结论时慎重把握语言分寸,避免直接作出主观的结论和是非评判,而是让事实说话,引导观众去思考,让观众自己下结论。

另外,其文字语言尽量带有一定的“潜台词”和暗示性,以启发和引导观众的想像力和判断力。

同时语言正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尤其是评论,必须要有独特的见解和分析。

这样就能给观众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一般这类节目分析多于评论,解剖多于判断。

调查展示是它最重要的评论手段。

过程往往比结果和结论更重要。

解说一般不承担重要叙事功能,只起着引发故事,交待时空背景,压缩调查过程,缕清因果关系和人物关系,提请观众注意关键细节,做出必要的点评。

其最重要的是,通过问题的提出,结构全片,整台散乱的信息,
评论的色彩隐含其中。

难点三、为什么说综合性影视艺术的显著特征,如何理解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分析】首先,从人类对艺术分类方法中看,常见有以下几种分类:(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3)以艺术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4)以艺术作品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5)将艺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五大类。

从以上分类中可看出,电视、电视它们既是视听艺术,又是时空艺术,它人既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现实,又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主观世界,影视艺术是典型的综合艺术,综合性是影视艺术最显著的特征。

理解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以四个方面去考虑:(一)影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

影视艺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影视艺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

(二)影视艺术是多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综合。

电影电视是在人类已有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有一身的新型的现代的综合艺术。

(三)影视艺术与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四)影视艺术是以导演为核心的集体智慧的综合。

电影电视作品的完成,是摄制组全体人员,如编剧、导演、摄像、编辑、演员、美工、录音、灯光、化妆等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难点四、如何理解电视解说是“为看而写”,如何体现为看而写的特点
【分析】电视解说从构思,行文到结构形式,首先要围绕电视这个特殊的传播媒体进行思考创作。

电视是以画面来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刻划形象,表达情感的,因此这此特点,解说集中起来,就是要为观众看电视来创作的所谓为看而写,就是要充分考虑到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这是电视节目中惟一贯穿而最具有特点的表现手段,因此,解说最主要的是要考虑与画面之间的配合。

解说虽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但要把画面作为解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上。

为看而写,就是引导观众自觉地将听觉信息与画面视觉信息联系起来,帮助他们领悟到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深层涵义,能够顺利进入到特定画面的情境与氛围之中。

为了体现为看而写的特点,写作时应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就是解说应包含一定量的“潜台词”,既使不直接说出来,观众可感觉到有这样的意思。

目的就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画面,这种潜台词就是看画面。

第二,解说词在表述过程中应有大量的,指代性语言。

如:
“这个”、“那个”、“这样”、“那样”,“他们”、“这些”等,这里实际上是给观众一个提示,主要是引起观众的注意。

这里的指代性,就是向画面上指示,代表就是代表画面上所展现的东西。

解说利用指代特点,省略了繁杂重复的交待描述,也为解说其他内容提供了画面的基础和支点。

引例:关于解说词要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
任何一个解说对象的说明存在着不同的方向和重点,这个方向和重点是由解说词的主题所决定和制约的。

解说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提纲挈领,要言不烦。

如: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祖国在前进》(1958年12月)的解说词,在介绍黄河画面的时候,就突出了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意志和决心:
奔腾咆哮的黄河!
从遥远的大禹治水的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和洪水战斗。

黄河的狂暴是世界闻名的,征服黄河,也是我们世世代代人民所盼望的。

我们要把黄色的泥浆变成绿色的清水,我们要用滔滔的洪水发电,把黄河的夜晚变成白天。

我们要让扎满彩绸的轮船从海口一直开到兰州。

任何山川河流都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

我们要把洪水驯服在许许多多的水库里,命令它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样说,也一定要这样做!
我们一定要征服,而且能够征服一切障碍我们前进的困难!因为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是英明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祖祖辈辈渴望的幸福生活,多少先烈为之流血牺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将要在我们这一代把它实现!
引例:关于解说词要有知识的拓展
如:
外国有一本《水结晶写真集》,是研究在不同环境下水所形成的形态各异的结晶规律。

那一张张色彩绚丽的水结晶照片,如果不对其所形成的背景,如洁净的泉水、下水道水、受不同音乐演奏影响的水,地震后的水等进行补充说明。

读者就仅停留在照片本身结晶造型的欣赏而已。

有了明确的背景知识说明,人们对画面所呈现的独特涵义及其环境因素对水结晶形状的影响规律,就会得出明确的结论。

这个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深广的意义,因为人的身体70%以上是由水所构成。

因此,环境因素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引例:关于解说词要有情理的拓展
情理是指被解说对象的深层思想文化底蕴。

如:
大型记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的解说词,除了对群众送葬画面的解说外,有着大量的情理拓展,即画面深层所蕴涵的人们对总理的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

看下面的解说词片段:
周总理啊,周总理,全国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

八亿双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亿颗心哪,都在为您哭泣。

人们手捧讣告热泪流,千言万语涌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

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总理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哪!
周总理啊,您在天安门前停一步吧!在这里,您和我们一起欢度过多少个胜利的节日,此时此刻,您爽朗的笑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您炯炯的目光还在亲切地看着我们。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多么想念您,我们多么需要您!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

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敬爱的总理啊,您怎么走得这样急?有多少问题等着您去解决,有多少事情等着您去处理,总理啊,您怎么走得这样急!
长夜无言,天地同悲。

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敬爱的总理啊!您光辉的生命将和祖国山河一样万古长青,您永远和工人一起劳动,和农民一起耕耘,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您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