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受体拮抗剂
d5
27
27
26
25
26
昂丹司琼
31
(87.1) (87.1) (83.9) (80.6) (83.9)
84.5
29
28
29
28
28
格拉司琼
31
(93.5) (90.3) (93.5) (90.3) (90.3)
91.6
30
28
28
29
28
托烷司琼
31
(96.8) (90.3) (90.3) (93.5) (90.3)
5、不良反应:
可有头痛、腹部不适、便秘、口干、皮疹、 偶见支气管哮喘或过敏反应、短暂性无症状转氨 酶增加。上述反应轻微,无须特殊处理。个别患 者有癫痫发作。并有胸痛、心律不齐、低血压及 心动过缓的罕见报告。
1、药理作用: 托烷司琼是一种外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5-HT3受体的高 效、高选择性竞争拮抗剂。 托烷司琼能选择性阻断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HT3受体的兴奋;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本品对调节传入后支区的迷走神经活动 的5-HT3受体有直接作用。本药的作用时限为24小时,故只 需每天给药一次。研究表明,在2-3个癌症化疗周期中连续 使用本品也不会减低疗效。本药用于预防细胞毒药物引起的 恶心和呕吐。临床研究表明不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
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表现的I型过敏反应:面色潮红或全身 荨麻疹,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急性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
93例患者,3组各31例,其中性别、年龄及病种 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止吐方法: 昂丹司琼8mg,化疗前半小时静注,连用5d;托 烷司琼5mg,化疗前半小时静注,连用5d;格拉 司琼3mg,化疗前半小时静注,连用5d。 3组均观察恶心、呕吐。
28
28
27
29
28
托烷司琼
31
(90.3) (90.3) (87.1) (93.5) (90.3)
90.3
托烷司琼组及格拉司琼组平均恶心的控制率(CR + PR)分 别为90.3%和89.7%,高于昂丹司琼组83.9%。
3组呕吐控制率比较(%)
治疗方案 例数
d1
CR+PR
d2
d3
d4
总有效率 (%)
好止吐药。
3、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用于外科手 术后恶心和呕吐。
4、用量用法:
在每一个治疗周期中,最多可以连续应用本品6天。成人 每日剂量为5mg。在2岁以上的儿童剂量0.2毫克/公斤,最 高可达5mg/天。
如果单独使用本药反应不佳,可以通过同时应用地塞米松 提高抗呕吐疗效,不需要增加剂量。
异吲唑环
吲哚环
与5-HT3受体结合亲和 力
药动学(半衰期)
专属性差,可与各类 型5-HT受体结合
3小时
对5-HT3受体结合具高选择性Fra bibliotek8小时
9小时
副作用 (发生 率)
头痛 便秘 腹泻
用法用量 疗效观察
14%(n=647)
22%(n=417)
14%(n=982)
3%(n=647)
11%(n=417)
4%(n=982)
➢ 5-羟色胺(5-HT)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中枢递质,根据目前 的分类方法,其受体分为5-HT1、 5-HT2、 5-HT3、 5-HT4等 四种类型及若干亚型 ➢ 5-HT3受体属于一种配基调控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广泛分 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后支区AP)、孤束核(NTS)和外周神 经系统(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肠神经等)的神 经细胞上,介导5-HT诱发的去极化效应。
肿瘤化疗和放疗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诱发呕吐:
其一,引起体内某些细胞(如肠粘膜上的嗜铬细胞) 释放5-HT,后者直接或通过兴奋腹部迷走神经兴奋 小脑后支区AP和孤束核(NTS) 。
其二,直接作用化学感受器诱发区(CTZ) 而兴奋AP 和NTS, AP和NTS将兴奋传递至呕吐中枢(VC),产 生呕吐。
5-HT3受体拮抗剂的止吐作用机理
92.2
托烷司琼的平均止吐率92.2%;格拉司琼的平均止吐率 91.6%;两组第1~5d的止吐率均相似,均高于昂丹司琼 组84.5%的平均止吐率。
各项指标
化学结构
相同点 不同点
昂丹司琼
托烷司琼
格拉司琼
含氮杂环化合物,其母环结构均与5-HT母环结构相似,其中5- HT的母 环结构为吲哚环。
吲哚并吡喃环
3、适应症:
本药适用于由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 引起的恶心、呕吐,也用于预防手术后的恶 心、呕吐。
4、用法用量:
1. 对于高度催吐的化疗药引起的呕吐:化疗前15分钟、化疗后4小时、8 小时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注射液8mg,停止化疗以后每8~12小时口服昂 丹司琼片8mg,连用5天(为避免在疗程完毕后出现的延迟性呕吐)。 2. 对催吐程度不太强的化疗药引起的呕吐:化疗前15分钟静脉注射昂丹 司琼注射液8mg,以后每8~12小时口服昂丹司琼片8mg,连用5天。 3. 对于放射治疗引起的呕吐:首剂须于放疗前1~2小时口服片剂8mg(2 片),以后每8小时口服8mg,疗程视放疗的疗程而定。 4. 对于预防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在麻醉前1小时口服片剂8mg,随后每隔 8小时口服片剂8mg,两次。
肝肾功能障碍者使用本品半衰期延长,但这种变化在每天 5mg,连续用药6天的治疗中不会发生药物蓄积,因此不 必调整用药剂量。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用药后可能引起 血压进一步升高,故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其用量不宜超过 10毫克/天。
5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应用2mg时的头痛(22%)和应用5mg 时的便秘(11%)。这些反应在代谢不良者中的发生率更高。 偶有关于头晕、疲劳和腹痛、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报道 (0.1-5%)。与其它5-HT3受体拮抗剂相似,个别病例出现 虚脱、晕厥、心血管意外,但未明确本药与这些不良反应的 关系,有可能是由于细胞毒药物或原有疾病所引起。
2、药代动力学:
口服本品约2小时左右达血浆峰浓度,其生物利用度大约 为60% (老年人则更高)。口服或静脉给药时,本品的体内 情况大致相同,其消除半衰期约3小时。老年人可能延长 至 5小 时 。 药物彻 底 代谢 , 代 谢物经 肾 脏 (75%) 与肝脏 (25%)排泄。对于患有肝脏严重损害的病人,本药体内清 除率明显下降,清除半衰期延长15-32小时。
9%(n=647)
治疗前缓慢静脉或口 服8mg,之后每隔8h 静注或口服8mg,维 持剂量至d5
60%~80%
5%(n=417)
1%(n=982)
治疗前缓慢静注5mg, 每天给药一次
67%~85%
治疗前静脉给药5mg 或治疗前1~2h口服 5mg,之后每天口服 5mg,维待剂量至d5
60%~90%
总之,5-HT3受体拮抗剂对急、慢性 呕吐有明显疗效,是值得推荐的良
2、药代动力学:
托烷司琼的代谢与司巴丁/多聚喹胍相关(细胞色素P450 2D6),高加索人种中约8%人缺乏这种酶。代谢正常者的 消除半衰期约为8小时,而不良代谢者可能延长至45小时。
托脘司琼的代谢主要是吲哚环上5、6和7位的羟化,再进 一步形成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的结合产物,最后经尿或胆汁 排出(代谢物经尿和粪排出比例为5:1)。
5-HT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缓解率升高与化疗药物 进展及大剂量化疗的应用相关,而许多化疗药物, 由于其细胞毒性所引起的严重恶心呕吐常常使患 者不能化疗而中止化疗计划 。止吐治疗的目的是 来预防或者减少与化疗有关的恶心、呕吐的频率 和强度, 从而完成治疗。
传统抗呕吐药主要包括抗组胺药、抗胆碱能 药、镇静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素类,无论 单一或联合用药,抗呕吐效果较低,尤其对强致 吐药顺铂诱发的呕吐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且毒副 作用较大。随着对化疗性呕吐的病理、生理方面 研究的深入,对5-羟色胺(5-HT)与呕吐发生之间 关系的不断认识,一类新的高效低毒抗呕吐药5HT受体拮抗剂得到迅速发展。
3组恶心控制率比较(%)
治疗方案 例数
d1
CR+PR
d2
d3
d4
总有效率 (%)
d5
25
26
27
26
26
昂丹司琼
31
(80.6) (83.9) (87.1) (83.9) (83.9)
83.9
28
27
29
27
28
格拉司琼
31
(90.3) (87.1) (93.5) (87.1) (90.3)
89.7
放疗、化疗 嗜铬细胞
CTZ
AP和NTS
5-HT3拮抗剂
5-HT
迷走神经兴奋
5-HT3拮抗剂
呕吐
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作用于迷走神经上的5-HT3受体抑制 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兴奋,或通过作用于AP和NTS上的5HT3受体抑制二者的兴奋,阻断向呕吐中枢的传入冲动, 抑制了呕吐。
1、药理作用:
本药是一种强效、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化疗 药物和放射治疗可引起小肠的5-HT释放,通过5-HT3受体 引起迷走传入神经兴奋而导致呕吐反射。本药的作用是阻 断这种反射的发生。迷走传入神经的兴奋也可引起位于第 四脑室的后支区释放5-HT,这也可以通过中枢机制触发呕 吐。故此本药控制由细胞毒性化疗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 心呕吐的机理:是拮抗外周和中枢的神经元5-HT3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