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4级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40x1.5分=60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2、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3、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技术C 全球定位技术D 电子通信技术5、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B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 2100 24600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8~9题。
8.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9.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
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
据此回答10~12题。
10.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括()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13.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
据此判断“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14.2005年2月10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中国森林覆盖率18.21%。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2003年能源消费构成图”(图1)回答15-16题15.①②③④四国中,能源消费以水电和核电为主的是()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16.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类似的是 (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17.山西省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18.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①北煤南运②西电东送③西部大开发④西气东输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
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据此完成19-21题。
19.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丰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25.该流域多发的自然灾害有①寒潮②台风③滑坡④泥石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26.下列不符合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有A.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27. 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8.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29、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30.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1.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3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①.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③.建设城市新区④.加强规划与管理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读图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6年),完成33-34题。
33.跨国公司最可能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A.中国、日本B.印度、美国C.中国、印度D.中国、德国34.在这些国家设厂的原因主要是()A.技术条件好B.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C.庞大的消费市场D.优越的人文环境条件35、关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A.沿线既有我国面积最大与人口最多的省(区),又有我国邻省与邻国最多的省(区)B.途经地区的土壤主要有紫色土、红壤和水稻土C.穿越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和地势的三级阶梯D.西段地震、滑坡和泥石流频发,荒漠化严重;东段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严重36.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7~38问题。
37.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38.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中mn为某一时刻地球上的晨线。
m位于南半球,线段上m、a点的纬度,如图所示,b 点是线段中点。
该季节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少。
读图回答39-40题:39.此时,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有可能是()A.3时 B.6时 C.18时 D.0时40.若b地经度为180°,则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长江三角洲上空烈日炎炎 B.太阳已从伦敦的地平线上落下C.a地位于b地东南方向 D.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正忙二、非选择题(2道大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
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
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
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 (2分)A.接近市场B.接近劳动力C.接近廉价的土地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6分)(至少答四点)(2)分析A区域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8分)42.结合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24分)(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 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3)分析甲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0分)高2014级地理期考试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BCAAA 6--10 DCAAB 11--15 DACAD 16—20 BDBDC21--25 DCACB 26--30AABDC 31—35 CDCCA 36—40 DABAB二.非选择题41、(16分)(1)D(2分)(2)(任答4项即可得满分,缺一项扣一分)(6分)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②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③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④市场广阔;⑤土地廉价;⑥内部交易成本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