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金融企业会计基础知识

1金融企业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 的搜集等,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 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 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 经营活动。
1.首先,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 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四、金融企业会计的特征
1.反映情况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2.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的同步性 3.会计方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五、会计核算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过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 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原始经济信息的载体——原始凭证 初次确认的过程——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 计信息系统的筛选过程。 初次确认的标准——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具体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含 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 性。
1.客观性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 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 确、资料可靠。
农村信用社
9.60%
国有商业银行
66.20%
2016年一季度末
二、金融企业会计的概念
金融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的会计方 法,对金融企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 公司、证券公司等)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全 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进行分析预 测,参与经营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发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银 主要职能

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第三,经理国库。
第四,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 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 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3)其他金融机构
(1)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2)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3)储蓄机构 (4)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 (5)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4)金融控股集团
控股公司
中信公司
光大集团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山东电力集 团
银行业务
中信实业银 行 光大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3.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如实、完整反映交易、事项
4.经济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有 用性)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 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1.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 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就失去意义。 2.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为辅。 货币——名义货币、实际购买力货币
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并对经营结果加以 披露,从而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 所有者(投资人) ---- 经营管理者 ---- 债权人 ---- 宏观调控部门
(三)对会计要素确认、计 量要求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 2.实际成本原则 3.配比原则 4 .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 支出的原则
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般原则中删除了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作 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把划分收益性 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融入具体准则中,把一致性原 则融入可比性原则,增加“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3.会计计量的基础 (1)历史成本 (2)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4.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
三、会计记录——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与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四、会计报告 会计的目标——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 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 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 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 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的信息。
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国家指定的政策性金融 业务,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 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资金来源:财政拨付的资本金、金融债券、中 央银行再贷款、向国外筹集资金。
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 提供专项贷款。


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
性 银 行
收购和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 场。
3.最后,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 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 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 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交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投资银行 民生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福建兴业银行 烟台住房储蓄银行 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p 11
5.非银行金融机构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9年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
4.可比性
金融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 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 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 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可以判断企 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 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做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 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 币。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做为计量单位,是 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 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来核算,可以采用分账制。在 境外设立的中国金融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新准则中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 求”,并将12项原则改为8项。
原准则:“一般原则”
(一)总体性要求原则 1.可比性原则 2.一致性原则 3.谨慎性原则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明晰性原则 5.重要性原则
他们的经营活动,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 业银行法》的约束。
国 有 股 份 制 商 业 银 行
4.其他商业银行
a.以1986年组建交通银行为始点。 b.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的国有资本有主。 c.现均采取股份制形式;其中有的已经 上市。 d. 已有外资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e. 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确 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入财 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
再次确认的标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确认标准
1.可定义性——可以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 某一会计要素
2.可计量性——能以货币计量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华厦银行
证券业务
中信证券
光大证券 申银万国 中银国际 中国国际金融 公司 西敏证券 国通证券长城 证券 湘财证券
保险业务 信托
信诚人寿 中国国际信 托投资公司 光大国际信 托投资公司
英大信托
(5)金融企业体系的构成
其它金融机构
7.40%
其他商业银行
12.40%
城市商业银行
4.40%
金融企业会计概念的要点
实质:
是管理活动,即管理信息系 统
职能:
反映
监督
进行预测 参与决策
循环: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主体:
金融企业
内容(对象): 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
手段: 货币计量
业务特点: 全面 连续 系统性
方法: 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金融企业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 — 即会计目的 金融企业会计通过对金融企业经营的业务
1.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2. 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3. 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报告 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信息——资产负债表 企业某一时期经营成果信息——利润表
第二节 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会计准 则制度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一、金融企业的概念
我国金融企业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股 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 协作的金融中介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