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完整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完整版
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
《史记》(西汉)
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
期。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
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宋书》(南朝)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 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5、代表政权—北魏
背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各民族的融合趋势加强; ③社会矛盾激化; ④孝文帝改革的决心。 措施: ①迁都洛阳;②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③均田制;④鼓励鲜 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⑤三长制。 意义: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北魏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④全面推行汉化,丧失了民族独立性,失去了尚武的民族精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
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区域开 发。 2、认识东晋士族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积极意义。
三国—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乱
影响:
220—265 曹丕建魏,
①中国形成三足鼎立局定面都洛;阳
均田制
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北魏至隋唐使用。随着地主 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武周末年均田制 形同虚设,唐德宗时期,均田制废除。
内容:按照人数授给田地,分为露田(种谷物之田)和桑田: 露田(口分田):男十五岁以上给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也可以 有露田,死后把田地还给官府。 桑田(永业田):给男人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 官府,也可以买卖。
晋武帝司马炎
鲜卑
羌 (qiāng)
氐(dī)
鲜卑
匈奴
羯 ( jié)
五胡内迁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 兵源及劳动力,强 迫西、北边陲的少 数民族内迁中原; ②少数民族自身经 济发展的需要。 2、影响: ①促进江南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 逐渐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 了民族矛盾。
西晋的灭亡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
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
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
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是中国历史
1、时间:
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
316年,西晋灭亡,中
国再次进入分裂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2、原因:
①宗室诸王争权夺势,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八王之乱);
②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
夺权
八王之乱形势图
东晋
1、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士族崛起 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
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 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 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问题思考: 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
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这种 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1)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 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2)说明的问题:东晋时期,士族掌握主要政权,享受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
政府向农民分配一定数额露田,农民年满66岁或身死后须归还 官府。露田只能种植谷物和桑麻,不许栽种树木,并不许买卖。受 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兵役。 地方官吏按品级授给公田。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三长制、班禄制
三长制: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 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 里长和党长,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班禄制: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 发薪,以此来治理贪污现象
十六国
1、建立:与东晋同期的 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 2、特征: ①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 立; ②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 年号; ③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3、意义: ①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②民族隔阂依然存在。
4、代表政权—前秦
(1)建立:4世纪下半叶, 氐族建立政权,统一北方。 2、疆域:东濒大海,南 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 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 对峙的局面。 3、淝水之战:前秦建立 后,统一北方,进攻东晋, 最终被击败与淝水。之后 迅速崩溃,民族矛盾加剧。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 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
①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 治,希望秦军失败;
②秦军中的汉人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
③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从东晋方面看:
①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 高昂;
②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历史 北魏定都近100年
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建都
直接原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原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政治统治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北朝
6世纪前期,北魏发 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 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 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 王朝合称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迁都原因
平城
洛阳
地理位 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发, 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置
交通不便
经济 政治
产粮有限,不足承载发展 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
农业发达; 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军事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利于控制中原
北齐、北周东西对 峙,北周内政修明,逐 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不久,隋朝取代北 周,统一全国,终于结 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 割据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北朝(439581) 东
北 齐
三国(220-280)
十六 北 魏
•
2.尽管美、印、巴三者关系何其暧昧 ,但是 美国和 印度走 向军事 合作的 态度相 当明朗 。
•
3.乔冠华是个从不设防的人,他能够 在国际 舞台上 叱咤风 云,却 无法应 对政治 生活中 的阴谋 和陷阱 ,最后 付出的 宝贵的 生命为 代价。
•
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国魏
(前秦统一北
西
东蜀 魏西
方)
魏
汉吴
晋
(26
6-
383年淝水 之战
东
南朝(420-
589)
灭
北 周
隋 隋
灭朝 统
316)
晋
(317-
宋齐梁陈
一
42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ppt完整版
•
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 语言水 平,更 体现着 一个人 的自信 、智慧 和风度 。
•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
6.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 智力, 必须与 培养自 己的非 智力因 素结合 起来, 因为二 者是休 戚相关 ,紧密 相连的
•
7.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 天下是 按功论 封,这 个功主 要是征 伐平定 之功, 而刘信 在这方 面功小 ,所以 只封得 列侯。 但作者 却从“七门三 堰”对后 世吏治 的启迪 和警示 上提出 了以是 否惠泽 人民为 尺度的 功劳观 ,这是 难能可 贵的成就?
条件: ①为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④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密切,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 ⑤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⑥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影响: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陶瓷等行业有明显进步; 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 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东晋的衰亡 时间:420年,刘裕夺权建宋,之后进入南朝时期 主要原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势力衰落
•
8.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 。其叙 事以作 者陆续 了解七 门堰历 史的过 程为线 索,
•
9.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 联系汉 初宗室 王族作 横向和 纵向的 比较, 借题发 挥,以 此阐述 自己的 思想观 点。
•
10.“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 :“至虚 极,守 静笃, 万物并 作,吾 以观其 复。”庄子说 :“水静 则明烛 须眉, 平中准 ,大匠 取法焉 。”老子 和庄子 所启示 的“虚 静观复 法”是人 们明心 见性, 洞察自 然,反 观自我 ,体悟 道德的 无上妙 法。道 家的“虚静观 复法”在 中国的 茶道中 演化为“茶须静 品”的 理论和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