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五单元——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二)_PPT幻灯片
第十五单元——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二)_PPT幻灯片
区别:
无氧呼吸
无机物氧化
(化能异养型)
(化能自养型)
同
都涉及无机物
电子供体(底物)Βιβλιοθήκη 有机物还原型无机物
电子受体 氧化型无机物(主)
O2
异 过程
举例
电子传递链
有机物 脱氢
无机物
反硝化细菌
无机物
电子传递链
脱氢
O
或氧化
硝化细菌
(3)光能营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过程之一。
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Stickland反应产能机制是通过部分氨基酸(如丙氨酸)的
氧化与另一些氨基酸(如甘氨酸)的还原相偶联的发酵过程而 产生能量的。一种氨基酸作氢供体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 。产能效率很低,每分子氨基酸仅产1个ATP。
作为氢供体的氨基酸主要有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等。
HMP:化能异养型 耗ATP逆电子链传递:化能自养型,
紫色和绿色光合细菌 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蓝细菌
简单小分子有机物 异养型:从环境中吸取 自养型:同化CO2
2. 单糖的合成
无论自养微生物还是异养微生物,合成单糖的途径都 是通过EMP途径的逆行来合成葡萄糖-6-磷酸,然后再转 化为其它单糖或合成二糖和多糖。
终重新由菌绿素 接受,其间建立 质子动势并产生 1分子ATP。
当外源氢供体(H2S、H2、Fe2+等)提 供电子,沿呼吸链链逆向传递,由 NAD(P)+接受电子,产生可用于还原 CO2的NAD(P)H+H+。
循环光合磷酸化特点:
①电子传递途径属循环式的; ②产ATP和NAD(P)H+H+分别进行; ③NAD(P)H+H+中的[H]是来自H2S等无机氢供体; ④无O2产生。
光合作用分成两部分: 光反应:捕获光能并转变成化学能,提供ATP和NADPH 。
(位于真核生物叶绿体类囊体膜,原核生物的内膜系统) 暗反应:还原或固定CO2并合成细胞物质(位于真核生物
的叶绿体基质中,原核生物的羧酶体)
1)循环光合磷酸化
循环光合磷酸化是指电子从菌绿素分 子逐出后循环一周仍返回菌绿素。其 反应中心的吸收光波为“P870”。菌 绿素受日光照射后成为激发态,氧化 还原电位由+0.5变为-0.7,由它逐 出的电子通过类似呼吸链的传递,经 Bph(脱镁菌绿素)、辅酶Q、Cyt b/c1、FeS、Cyt c2的循环传递,最
用于合成葡萄糖的前体物质可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1)Calvin循环(Calvin cycle) 2)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 3)还原性TCA循环途径 4)羟基丙酸途径
嗜盐菌 细胞膜
红色部分(红膜) 主要含细胞色素和黄素蛋白等用于氧化磷酸化的呼吸链载体
紫色部分(紫膜) 在膜上呈斑片状(直径约0.5 mm)独立分布,其总面积约占 细胞膜的一半,主要由细菌视紫红质组成。
实验发现,在波长为550-600 nm的光照下,嗜盐菌ATP的合成速率 最高,而这一波长范围恰好与细菌视紫红质的吸收光谱相一致。
这种不产氧的循环式的光合磷酸化,只存在于原核生 物(光合细菌)中。
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属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该光合磷酸化过程中 ,有氧气放出,其来 源是H2O的光解,整 个过程中,电子须经 过PSII和PS I两个系 统接力传递,传递体 包括PSII系统中的 Phea(褐藻素)、Q (醌)、Cyt bf、Pc (质体蓝素),在 Cyt bf和Pc间产生1 个ATP;还包括PS I 系统中的FeS(非血 红素铁硫蛋白)、Fd (铁氧还蛋白),最 终由NADP+接受电子 ,产生可用于还原 CO2的NADPH+H+。
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 独特的光合作用。
嗜盐菌是一类必须在高盐(3.5~5.0mol/L NaCl)环境中才 能生长的古细菌。
嗜盐菌可通过两条途径获取能量: 有氧条件下的氧化磷酸化途径; 无氧条件下的紫膜光合磷酸化途径。
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 辅基构像的变化,将质子不断驱至膜外,从而在膜的两侧建 立一个质子动势,推动ATP酶合成ATP。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特点:
①电子的传递途径属非循环式的; ②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③有两个光合系统,其中光合系统I(PS I)含叶绿素a,
可以吸收利用红光,反应中心的吸收光波为“P700”, 光合系统II(PSII)含叶绿素b,可以吸收利用蓝光, 反应中心的吸收光波为“P680” ; ④反应中同时有ATP(产自PSII)、NAD(P)H+H+ (产自 PS I)和O2 产生; ⑤NAD(P)H+H+中的[H]是来自H2O分子光解后的H+和电 子。
作为氢受体的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 、鸟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等。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中,其ATP是通过氧化还原态无机物 产生的,其NAD(P)H2是通过消耗ATP将无机氢(H++e)逆 呼吸链传递产生的。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均为细菌,且绝大多数为好氧菌
能量代谢特点: 脱氢酶或氧化还原酶催化无机底物脱氢或脱电子; 无机底物脱下的氢直接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能; (少数菌在无机硫化物存在时,能部分通过底物磷酸化产能) 氢或电子可从多处进入呼吸链,所以,呼吸链多样; 由于从中间进入呼吸链,因此产能效率低,菌体生长缓慢,细 胞产率低。
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特点:
无O2条件下进行; 不产O2; 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无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光合色素是紫膜上的 视紫红质。
生物合成三要素(简单小分子, ATP,NADPH) 如何获得?
氧化磷酸化:好氧菌,兼性厌氧菌 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光合磷酸化:光合微生物
NADPH
二、糖的合成代谢 1. 糖合成的能量来源
包括:化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和光能营养微生物的生 物氧化和产能
(1)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糖的分解代谢所产生的能量都可以用于糖的生物合成 ,本节第一部分已经介绍过。 此外,某些化能异养微生物 (如Closterdium sporogenes 生孢梭菌)能利用一些氨基酸 同时当作碳源、氮源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