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主体和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地铁主体和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总说明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一、工程概况 (2)第三章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组织安排 (6)一、车站主体及附属附属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6)三、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7)四、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进度安排 (8)五、施工设备与劳动力安排 (9)六、施工组织管理 (10)第五章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15)一、单段施工步序 (15)二、接地网施工 (18)三、垫层施工方法 (19)四、底板施工方法 (20)五、侧墙、端墙施工方法 (20)六、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1)七、楼(顶)板、梁施工方法 (22)八、抗浮压顶梁 (22)九、内部结构施工 (23)第六章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4)一、模板工程施工 (24)二、预埋件及预留孔施工技术措施 (33)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4)四、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8)五、车站结构抗浮措施 (44)六、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44)七、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45)第七章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7)一、施工控制 (47)二、裂缝控制 (49)三、防渗漏保证措施 (50)四、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 (51)五、结构模板与支架施工质量措施 (52)六、结构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53)第八章结构工程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5)第九章结构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8)一、施工现场规范要求 (58)二、进入基坑要求 (58)三、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59)四、支架和支架工程安全措施 (59)五、满堂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60)六、支架和支架拆除安全措施 (60)七、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61)八、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 (62)九、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 (62)第十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63)第一章总说明1、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DBJ08-236-2006)《地下工程防水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2〉招投标文件〈3〉《江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及相关会议纪要〈4〉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土建施工图纸、业主提供的参考资料等;〈5〉现场调查资料、场地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调查报告;〈6〉南市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包含临时建筑);〈7〉南市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8〉相关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

2、编制原则〈1〉有效的指导施工队伍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2〉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优化施工工艺和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3〉倡导文明施工,争创优质工程。

3、编制范围江浦站主体及附属及附属结构梁、板、柱、墙、孔洞、预埋件等部分。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江埔站位于从化大道与从城大道交叉路口东侧,沿从化大道东西向布置。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61+263.000,车站起点里程为YDK61+176.200/ZDK61+161.900,终点里程为YDK61+416.900/ZDK61+416.90,主体及附属结构外包全长240.7m(右线)/255m(左线),标准段线间距14m。

车站结构为地下两层现浇混凝土结构,顶、中、底板与中柱、内衬墙形成为一闭合框架,顶、中、底板设计为梁板体系;围护结构与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采用复合式结构,主体及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车站为标准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Ⅰ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概况:Ⅰ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位于从化大道南侧,沿从化大道设置,结构总长约63.1m,最大宽度约为23.05m。

Ⅱ号出入口概况:Ⅱ号出入口位于从化大道南侧,沿从化大道设置,结构净宽6.5米,通道长26.5米。

Ⅲ号出入口概况:Ⅲ号出入口位于从化大道北侧,平行于从化大道贴规划道路红线设置Ⅲa、Ⅲb 两个出入口通道,Ⅲa、Ⅲb出入口段结构净宽5米。

Ⅳ号出入口概况:Ⅳ号出入口与原有地下下过街衔接。

结构净宽3.4m,长22.1m。

2号风亭概况:2号风亭位于在从化大道南侧道路红线外空地上,结构净宽8.7m,长54.1m。

2、结构设计本站主体及附属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结构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包式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水模式。

3、结构混凝土设计(1) 顶板、顶梁、底板、底梁、侧墙、端墙:C35、P8防水混凝土;(2) 架空底板(中板)、梁及内部结构:C35混凝土;(3)立柱:C45混凝土,(顶板节点处为C45,p8);(4)后浇顶板孔洞采用C35、P8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中板孔洞采用采用C35补偿收缩混凝土;(5)挡土墙采用C30混凝土;(6)道床内回填采用C20早强混凝土。

5、主要工程数量6、结构工程施工特点与施工控制重难点(1) 施工特点①本站及附属为地下两层结构,所处位置为富水砂层,结构底板位于自然水位之下,防水质量要求高。

②场地狭小,且车站内含盖板桥、暗涵,施工作业难度大。

③结构形式复杂,板与侧墙均较厚,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 施工控制重难点①本工程关键工期要求很紧,需要统筹策划、协调安排,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进度。

②防水施工是本工程贯彻绐终的质量控制重点,同时也是本工程的施工技术难点之一。

防水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主体及附属为混凝土自防水,主体及附属结构外防水及施工缝、诱导缝、结构接口部位防水等各个环节的防水质量综合体现,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对整体防水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全过程控制,确保每一道工序防水质量。

③在结构施工前,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符合,施工时做好工程结构测量放样,确保结构尺寸准确是确保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④确保工程周边环境的安全。

第三章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组织安排一、车站主体及附属附属结构施工方案概述1、站主体及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进行施工。

2、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依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序”流水作业, 每段从下到上顺作施工。

3、结构顶板、中板采用木模板立模,侧墙采用定型钢模板立模,底模在跨度小于等于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在跨度大于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拆除,在未浇筑顶板混凝土之前不得拆除中板下的支架。

模板与支架的配置在满足现场施工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配置。

钢筋现场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安装。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4、分段长度考虑结构受力、一次混凝土灌注能力、混凝土水化热、结构防水、抗裂、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等的影响,并结合本车站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

施工分段划分的原则如下:①施工缝设置于纵梁弯矩、剪力最小的地方,即跨距的1/4~1/3位置。

②分段位置和各层板上楼梯口、电梯井口及侧墙上的通道位置尽量错开。

③根据设计与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分段长度一般考虑在24m左右。

三、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流程见图3-2。

图3-2车站结构施工流程图四、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进度安排1、单段结构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表3-1 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作业时间表按实际工作面安排2-3个工作的同时进行施工。

2、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方法(1)施工进度计划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工程计划2016年7月15日开始施工,2017年3月15日施工完,共计213天。

(2)施工进度管理方法1)根据业主关键工期要求,指定工期计划,对现场施工进度实行追踪动态管理,落实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2)施工过程中,将施工计划网络按各个阶段所展开的工序逐一分解到作业层,采用各种控制手段保证项目及各项工程活动按计划开始,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各个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程度。

3)根据业主关键工期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并将年度计划分解到每季、每月、每周,并通过生产交班会落实每天的进度,形成项目部日常的计划管理,通过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度计划的计划落实体系;在每月末、每周未按各活动的完成程度对比计划,确定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成果、劳动生产率、材料的实际进货、消耗和存储量等指标,评定项目进度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五、施工设备与劳动力安排1、机械设备配备主要起吊设备:1台50吨履带吊、2辆汽车吊、1台3t叉车等。

主要钢筋施工设备:电焊机10台、钢筋弯曲机2台、钢筋切断机2台、车丝机1台、氧焊设备等。

主要混凝土施工设备:混凝土输送泵2台(租赁)、混凝土振动棒10台等。

2、施工劳动力组织施工作业队单工序劳动力配备表(高峰期)六、施工组织管理1、现场管理人员安排结构工程涉及到钢筋、模板、混凝土以及防水等工作。

施工中每一环节对施工质量影响很大,是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模板与支架的安全也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及工序技术衔接,施工过程中在落实部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行政领导和主要管理人员工地值班制度和工序技术负责制度。

初步安排如下表。

现场管理人员安排表2、管理职责和程序施工过程中,技术部各工序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工序的技术指导、技术监督,并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技术部门还要对施工计划、材料计划等进行管理。

工程部各工序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安排与实施情况检查、督促落实,对现场资源配置与调度进行管理,及时处理问题;安排领工现场24小时值班。

第四章结构工程施工准备1、在结构施工前,先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并经监理复核。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测量、放样及验收,严禁超挖。

2、在有接地网的结构段,垫层施工前首先进行接地网施工,接地网施工结束后,再施做垫层。

3、扎扎实实作好图纸会审工作,并对侧墙、立柱、顶板模型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检算,报审批准后,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进料。

4、提前进行防水材料的进料、检验。

5、对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向工班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认真交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