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 市轨道交通21号线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第一标段工程黄浦新城站附属主体结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建三局集团市轨道交通21号线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第一标段工程第二项目部二0一六年十月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第2章工程概况 (3)2.1 工程简介 (3)2.2 周边环境 (4)2.3 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4)2.4 附属主体设计概况 (5)2.4.1 结构设计标准及参数 (5)2.4.2 结构构件尺寸 (6)第3章总体施工部署 (10)3.1 施工组织 (10)3.1.1 组织机构及职责 (10)3.1.2 作业负责人及任务划分 (10)3.2 施工段划分 (11)3.2.1 施工段划分原则 (11)3.2.2 2纵向施工段划分 (11)3.2.3 竖向施工段划分 (12)3.3 施工顺序及工期计划 (12)3.3.1 施工顺序 (12)3.4 资源配置 (14)3.4.1 劳动力配置 (14)3.4.2 机械配置 (15)3.4.3 仪器仪表配置 (15)3.4.4 材料投入 (16)3.5 施工准备 (18)3.5.1 场地布置 (18)第4章钢筋工程 (21)4.1 钢筋进场检查 (21)4.2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21)4.3 钢筋加工 (22)4.3.1 钢筋调直、切断 (22)4.3.2 钢筋弯曲 (23)4.3.3 钢筋丝头加工 (24)4.4 钢筋绑扎与安装 (25)4.4.1 钢筋放样 (25)4.4.2 垫块的布置 (25)4.4.3 马凳筋安装 (26)4.4.4 钢筋安装控制标准 (26)4.4.5 板、墙开洞构造措施 (27)4.4.6 特殊部位钢筋安装要求 (27)4.4.7 各部位钢筋绑扎具体步骤 (29)第5章模板工程 (32)5.1 施工准备 (32)5.1.1 技术准备 (32)5.2 模板、支撑体系 (33)5.2.1 侧墙、顶板模板支设 (33)5.2.2 柱模板及支撑体系 (39)5.2.3 侧墙、板施工缝处模板 (40)5.2.4 楼梯模板施工 (41)5.2.5 模板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 (42)5.2.6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 (43)5.2.7 支架工程的施工方法 (44)第6章混凝土工程 (47)6.1 混凝土运输 (47)6.2 混凝土浇筑 (47)6.3 混凝土养护 (49)6.4 施工缝及变形缝处的施工 (50)第7章质量保证措施 (52)7.1 质量保证体系 (52)7.1.1 质量保证体系图 (52)7.1.2 质量岗位责任制 (52)7.2 质量保证措施 (56)7.2.1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6)7.2.2 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57)7.2.3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57)7.2.4 质量监控及检测手段 (58)7.3 混凝土缺陷预防措施 (59)第8章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2)8.1 安全生产体系 (62)8.1.1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图 (62)8.1.2 安全生产责任制 (62)8.2 安全保证措施 (67)第9章文明环保保障措施 (72)9.1 文明施工措施 (72)9.1.1 场容场貌管理 (72)9.1.2 材料堆放管理 (72)9.1.3 施工人员的管理 (73)9.1.4 治安管理措施 (73)9.1.5 市容环卫 (73)9.1.6 场环境 (74)9.1.7 工地卫生 (75)第10章应急预案 (76)10.1 机构设置 (76)10.2 人员分工与职责 (76)10.3 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77)10.4 应急措施 (77)10.5 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80)10.6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81)第1章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市轨道交通21号线第一标段工程黄浦新城站附属结构工程为本车站的关键性、重点性工程。
为确保附属结构能规化、合理化施工,并做到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能按履约的工期要求,“优质、高效、安全、快速”完成附属结构施工,特编制此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
1.2编制依据(1)黄浦新城站施工组织设计(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99-1999)(2003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省标准DB42/242-2014)(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5)(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GB50666-201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1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1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 50476-2008)(1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GB50490-2009)(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GB50496-2009)(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2005)(1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66-2008)(19)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2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1)市轨道交通阳逻线(21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黄浦新城站第三分册附属结构;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黄浦新城站为21号线工程的第4个车站,位于轨道交通1号线藤子岗站东南,两规划路交叉路口南北方向,为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车站具体平面位置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1黄浦新城站附属结构平面位置示意图车站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围护结构采用工法桩+支撑,內撑为一道砼撑,一道钢支撑;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与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墙的结合方式,车站主体设全外包防水层。
各出入口及风亭概况如下:表2.1-1出入口及风亭概况表2.2周边环境场地西侧为幸福湾小区,为32层高居民楼,距最近的附属基坑4号出入口距离约64m,距东面的附属基坑1号风亭距离为38m。
此外周边多为农田,为待开发场地。
车站所在规划道路的西侧边缘为悬高7.4~19.3m的高压线,在基坑开挖围有1个高压线塔,距离最近附属基坑1号风亭距离为74m。
图2.2-2项目周边现状2.3工程地质水文概况黄浦新城站地处长江北岸(左岸)1级阶地与2级阶地过渡地带,属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面标高22.2 ~23.1m。
场地无河流分布,根据钻孔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场地分布各时代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表2.3-1附属所在地层情况鉴于1号风亭及1号新风亭的主体结构底板所处的粘土(3-1)层离淤泥质土(3-4)土层距离为0.135~1.679m,集水坑则直接伸入到淤泥质土中1.72m;淤泥质土属软土层,故采取了三轴搅拌桩进行大面积加固,以承担主体结构的荷载,防止不均匀变形。
按本车站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碳酸岩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具体如下表。
表2.3-2地下水赋存概况2.4附属主体设计概况2.4.1结构设计标准及参数表2.4-1结构设计标准及参数2.4.2结构构件尺寸Ⅲ号出入口长47.4m,标准段外包宽度8.2m,面积为344 m2,标准段深度9.8 m,加深段深度11.4m;Ⅳ号出入口长55m,标准段外包宽度8.2m,面积为599m2,标准段深度10m,加深段深度11.6m;Ⅱ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长49.7m,标准段外包宽度32.45m,面积为1468 m2,标准段深度9.85 m,加深段深度13.17m;Ⅰ号出入口长59.76m,标准段外包宽度8.2m,面积为735m2,标准段深度10.15 m,加深段深度13.47m;1号风亭长38.5m,标准段外包宽度8m,面积为298.76m2,标准段深度10.85m,加深段深度12.57m;1号新风亭长13.8m,标准段外包宽度5.8m,面积为112.23m2,标准段深度10.59 m,加深段深度12.31m;Ⅲ、Ⅳ、1号出入口、1号风亭均为单层单跨的箱型结构,Ⅱ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为单层多跨的箱型结构。
表2.4-2 板和侧墙厚度统计表表2.4-3侧墙高度度统计表表2.4-4柱子统计表图2.4-1 Ⅲ号出入口1-1剖面图图2.4-2 Ⅳ号出入口1-1剖面图图2.4-3 1号风亭1-1剖面图图2.4-4 1号新风亭2-2剖面图图2.4-5 1号出入口1-1剖面图图2.4-6 2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1-1剖面图第3章总体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3.1.1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任务,项目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图3.1-1组织机构图3.1.2作业负责人及任务划分表3.1-1作业负责人及任务划分表3.2施工段划分3.2.1施工段划分原则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要求划分施工单元,设置纵向施工缝及环向施工缝,施工缝设置原则为:1)在满足设计规要求、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
2)施工缝位置尽量避开出入口及顶板、底板预留孔洞部位,以保证施工缝的整体性。
3.2.22纵向施工段划分按上述原则,车站附属主体结构根据大小及长度共分1~2段,分段详情见下表3.2-1。
表3.2-1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分段表3.2.3竖向施工段划分钢支撑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钢支撑需在底板浇筑后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拆除,出入口竖向分3次施做,即底板及底板以上200mm高侧墙、剩余侧墙和顶板及以上200mm高侧墙、顶板上侧墙浇筑。
图3.2-1出入口施工竖向分段示意图3.3施工顺序及工期计划3.3.1施工顺序1、1号出入口施工顺序土方开挖过程中,放坡开挖第1段的土体,随着土体的开挖,同时利用神锯从上至下分别切割地连墙SQ-22、YQ-09超出预留洞口的1.7m、3.95m宽的墙体,直接吊出,直至基坑底设计标高,然后施作第1段结构底板;第2段土方开挖直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凿除从基坑底设计标高处起向上2m围的地连墙SQ-25,SQ-26超出预留洞口的3.6m、3.4m宽的墙体,施作第2段结构底板;拆除第1段钢支撑,施作第1段侧墙及顶板;拆除第2段钢支撑,凿除地连墙SQ-25,SQ-26超出预留洞口的3.6m、3.4m宽的墙体至顶板面以上1m处,添加钢换撑,施作第2段侧墙及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然后割除钢换撑及砼支撑。
2、2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施工顺序土方开挖过程中,放坡开挖第1段的土体,随着土体的开挖,同时利用神锯从上至下分别切割地连墙超出预留洞口的墙体后直接吊出,直至基坑底设计标高,然后施作第1段结构底板;第2段土方开挖的同时利用炮机从上至下分别凿除地连墙超出预留洞口的墙体直至基坑底设计标高(SQ-46,SQ-48,YQ-07暂不凿除),再凿除从基坑底设计标高处起向上2m围的地连墙SQ-46、SQ-48以及YQ-07的部分墙体,施作第2段结构底板;拆除第1段钢支撑,施作第1段侧墙及顶板;拆除第2段钢支撑,凿除地连墙SQ-46、SQ-48以及YQ-07的部分墙体至顶板面以上1m处,施作第2段侧墙及顶板;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然后割除钢换撑及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