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体系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体系复习课件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基本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 律
客观性 和普遍性 ②、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 方法论 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要求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如 何 按 规 律 办 事
尊 重 客 观 规 律 与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原 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 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对 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 地充分地发挥。 4、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 和客观条件制约的主观唯心主义。 3、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不注意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懦夫、懒汉消极无为的思想。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涵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与 物 质 的 关 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内在 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 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割裂物质与运动联系的错误观点。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联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的运动。 系 2、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 相对静止的统一 。 3、只承认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 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则会导致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
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 违背规律,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 2、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 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于人类; 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 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
运 动
与 静 止 的 关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 什 么
规 律
客 观 性
(1)事物固有的联系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 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来 表现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 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无法直接感知。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 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 (3)事物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 确定的联系,有的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偶然联系。 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 (4)事物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 易逝的联系。
方法论 要求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自然界 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 是物质的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从产生上看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具有客观物质性。 从存在上看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受客观规律 的制约。 从发展上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什 么 是 物 质
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 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 出来的共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 ② 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能被人们感觉、思维、认识,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③ 要明确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 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具体的 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