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

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

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
(一)单体建筑修复前的勘查:
1、年代风格的识别:年代风格的识别分别从屋面、柱、梁架和墙体几个方面加以比较识别。

屋面识别年代风格的要素包括屋面的举折坡度、屋脊的风格形式以及檐口瓦当、滴水、瓦片的型制规格等。

柱、梁架的年代风格识别包括柱的比例(柱径与柱长)。

梁架中梁的比例及梁肩、梁背、梁头等工艺做法以及梁架中瓜柱、斗栱等构件做法。

墙体的年代识别一般从砖的规格,砖墙的做法(或五顺一丁或七顺一丁或九顺一丁)及灰缝、灰浆材料加以识别。

2、改坏情况的勘查:A、柱、梁架等木作构件的勘察。

木作构件主要检查构件丢失情况和木构件的腐烂破坏情况。

木构件的丢失情况要进行构件统计,并按现存同构件测绘大样图。

木构件腐烂破坏主要有雨水浸蚀破坏和白蚁虫害破坏两种。

检查时要确定构件的受力情况,一些构件虽有一定的损坏,但根据其受力情况和破坏程度,要确定哪些构件需要更换,哪些构件通过修补加固可以保留使用。

木构件的检查除了梁架之外还有门窗的检查。

门窗有丢失或损坏,一般丢失的是门窗扇,多数情况门窗框有可能保存下来或者固定门窗扇的舀、栓构件可能保存下来。

丢失的门窗扇可参照现存的样式施工制作。

如果没有现存样式可参照框、柱、梁遗留下来的卯推算用材大小和按建筑物同时期的风格形式参照施工。

有些古建筑的横披窗已破坏,但经常于边框、角落留有原状遗物。

施工前应予测绘、拍照并加以保护。

柱、梁木构件的检查还应包括梁架歪闪的检查。

如发现有歪闪应详细测量并作记录,如果梁架中柱网有不同方向的歪闪,应绘制平面图在图上标注示出歪闪的数据及方向。

B、墙体的检查:墙体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墙体是否有裂缝。

如果发现墙体垂直度有倾斜断裂应测量登记,并要求分析倾斜断裂的原因。

一般倾斜、断裂的原因都和基础有关,有周边建筑影响的,也有排水堵塞影响基础沉降的,也有周边道路震动影响
的,有些墙体倾斜是受梁架歪闪的倾斜推力作用产生倾斜的,等等。

确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建筑组群中某一单体建筑的修建复原勘查技术:
1、原柱、墙基础的勘查:一个祠堂或一个寺庙的组群建筑经常有部分单体仍存,一部分单体己破坏或者破坏后又加建了一些临时建筑。

这种情况的勘查主要勘查原建筑的平面开间、柱网布置、进深和原使用构件,材料识别确认。

如果在原建筑物遗址上加建了建筑,应拆除后加建筑。

当后加建筑拆除至地面时应根据原建筑的尺寸开间,推断原基础位置,细心开挖清除,找出原墙基础和柱基础,并绘制平面图。

这种情况的复原工程,后加建筑往往提高了原来的地面标高,在开挖地面时应逐层开挖,清除并拍照记录。

2、各类建筑构件的收集:某一单体建筑被拆除时,在其周围的地面、地下都有可能散落一些建筑物的构件,这些构件有些在地上,有些被理于地下,一般散落于地面的有些石板、石柱础、栏板等;埋藏于地下的一般有瓦片、瓦当、滴水瓦、望柱头、柱础等。

这些构件应测绘、拍照并登记,为修复工程提供复原依据。

二、各种技术信息的收集:
(一)建筑材料技术信息收集:文物古建筑的修建施工按“四
有”原则要求进行,而原材料是“四有”当中的一重要原则,原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地面材料、墙体材料,架、桁条、桷板材料,屋面的屋脊、瓦片、瓦筒、勾头、滴水等。

各种材料在规格、材质、外观颜色、图案花纹、形制上各不相同。

我们在开工前应勘查散落于建筑周边的各种材料,同时要挖掘由于提高地面可能埋藏于地下的材料。

一般散落于建筑周边较多的材料有石构件:如石栏杆构件、石柱础构件等。

这些构件多数为原构件,应统计登记在施工时再用,同时还要将这些构件拍照测绘,绘制为大样图作为补充构件施工的依握。

然后把这些构件按类型分类堆放并加以保护。

1、墙体材料、屋面材料的信息采集:埋藏于地下的构件有砖块、
石块(或碎瓦)、瓦片、瓦当、滴水、大阶砖等,尽管收集的这些材料可能崩缺不完整,但通过这些碎件的组合还是能推算原材料的规格尺寸,而原材料的材质、外观、颜色更是提供直接的证明依据为这些材料的订做生产和工程设计施工验收。

2、柱、梁架、桁条、桷板、门窗等木构件材料信息的采集:施工现场可能有石柱遗存散落于周边,也经常有残柱半截散落于周边。

木构件梁架、门窗、封檐板等构件材料可通过勘查同座或同组建筑的构件材质加以确定。

3、油漆材料的技术信息采集:有些木构件的油漆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这种情况下的重建项目,如同组建筑可根据其他现存油漆参考,确认其材质和颜色。

如属于单体修缮工程,可勘查粱头或桁头入墙端头的残留油漆,或在原木构件的暴裂处,柱头、桷板入脊处勘查。

这些部位较隐蔽,不容易受浸蚀破坏,较有可能保存,故有机会在这些部位找到原油漆从而确定漆的材质和颜色。

4、基础材料的技术信息采集:基础深埋于地下,重建复原工程项目由于设计阶段的条件限制(如其上已加盖了临时建筑物),未能有条件开挖勘查基础,施工开始时具备了勘查的条件(已拆除临时建筑)应对基础进行勘查。

由于基础深埋地下,不容易受到破坏,可推算原建筑的进深、开间、柱网布置。

通过开挖勘查,原建筑的柱基础、墙基础的开间、进深尺寸及使用材料将一览无余,可为设计图纸提供直接的佐证,同时一可能对梁架的设计形式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勘查开挖的过程很有可能采集到砖块、瓦片等文物构件为设计提供依据。

5、装饰图案等的信息技术采集:装饰图案包括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瓦当、满面瓦、瓦脊、脊头(脊的端部)、屋脊、屋脊博古等的信息采集。

一座残存文物古建筑,其破坏状况是多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

因传统建筑的对称性,我们利用传统建筑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在其相对的部位或对称的部位,采集需要的技术资料。

如屋脊上对称的博古、脊头、山墙上对称的博风灰塑或对称的门窗,横披窗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