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考试总结

地图学考试总结

1.珠穆朗玛05年高度8844.43米2.高程控制点起算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大地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3.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椭球的扁率f。

地面点位用地理坐标表示为:经度纬度。

4.1杰出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倡导计里画方的方法。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编制了“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20 幅,是当时最好的全国地图。

制作地形立体模型,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磁针偏角现象。

2托勒密世界地图:他在前人科学成就基础上完成的巨著《地理学指南》,事实上就是一部关于数学制图方法和测绘资料的汇编,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

她采用了新的经纬线网,创造了两种新的世界地图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托勒密的地图是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作品3墨卡托世界地图: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这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而成。

用地图集的形式,分别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地图发展成就。

用等角圆柱投影编制世界地图,在航海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地图集是当时欧洲发展的里程碑。

4沈括:编制了天下州县图5裴秀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形图编绘的理论基础,托勒密成为西方古代地形图编绘的代表5.地图的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6.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数字式比例尺:如1:10000文字式比例尺:如百万分之一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假如:实地直线长度2千米,在1:2.5万的地图上相当于直线8厘米7.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性:1经线都是等长的大圆线,收敛于两极点,纬差相等的经线长度相等;2纬线都是垂直于经线的圆,周长以赤道最大,向高纬逐渐缩小,至两极缩为一点。

纬圈相互平行,同一纬圈上,经差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3经纬线相互正交。

每两条纬线间等经差的球面梯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每两条经线间等纬差的球面梯形,由低纬向高纬缩小。

8.地图投影变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

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无角度变形,ω=0,a=b,θ=90°,m=n,p=ab=mn,面积变形大)适用于对方向精度要求高的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等2等积投影:无面积变形,Vp=0,P=1,ab=13任意投影:在主方向之一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在任何投影图上,均存在着长度变形,长度变形是影响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的因素在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特性,在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在任意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和等角的特性。

等积投影的形状变化比其它投影大,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比其它投影大。

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形。

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分圆面积)之比。

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变形椭圆的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球面上微小圆的半径)之比。

经线长度比m ,纬线长度比n ,最大长度比a ,最小长度比b10.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

这样的椭圆称为变形椭圆。

11.见812.见813.等角航线: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

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墨卡托投影图上等角航线投影为直线由于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将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所以它在编制航海图中被广泛采用;由于这种投影在低纬度地区变形小,而且经纬线形状简单,常用于绘制赤道附近的分国地图大圆航线:地球表面上过某两点的大圆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球心投影)14正轴方位投影的经线为从一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夹角相等,而且等于相应的经度差。

纬线是以经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正轴方位投影()ϕρλσf ==δρδρsin cos ==y x zdz R d mn ab P sin 2ρρ===dzzd dz zd b a b a ρρρρω+-=+-=sin sin 2sin正轴圆锥投影经线: 投影为放射直线,经差 λ与投影面上δ成正比纬线: 投影为同心圆弧,其半径ρλ无关。

15.高斯投影的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2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3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1,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5面积变形也是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高斯投影必须满足: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高斯投影为正形投影,即等角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高斯投影分带6°带:自首子午面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带,全球共分60带 带号n 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 0的关系:L 0=n ×6°-3°已知经度L 求带号n :n = int (L/6)+1我国境内有11个6°带(13带到23带)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 n m n m mnP +-==2sin ωϕρλϕλρλϕδρϕϕρcos cos cos )(R c d R d c d R d AD D A n Rf Rd d AB B A m ===''='-=-=''=3°带:自东经1°30′开始,自西向东每隔经差3°划分,全球共分120带带号k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的关系:L0=k×3°已知经度L求带号k:k =int[(L-1.5)/3]+1我国境内21个3°带(25带到45带)1:5千,1:1万16.摩尔魏特投影(椭圆曲线等积伪圆柱投影):投影条件P=1,世界地图或,东、西半球地图全球投影在与地球表面积相等的椭圆内17.用于绘制地球仪上的图形:普通多圆锥投影18.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对应的地面水平长度。

例如:在1:1万图中,最小能测量1米。

要求实地长度准确为5米,则比例不小于1:5万。

19.世界地图:正轴圆柱、伪圆柱和多圆锥三类投影选择地图投影的一般原则: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2.制图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二、地图投影的判别:1.根据地图上经纬线网形状确定投影系统2.根据经纬距的变化规律确定投影的变形性质3.确定切投影或割投影20.地图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性质,点状符号的大小通常反映事物的等级或数量特征。

21.地图符号化的意义保证地图各要素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根据需要显示小而重要的物体;能突出主要现象,使地图所表达的现象主次分明;能显示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特征;能显示不能直接看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22.符号的颜色:反映事物的质量特征、数量特征和等级黄和红中间最暖,蓝与靛中间最冷冷暖是相对的,红比紫色暖,紫色比蓝色暖,相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统一体中的对立面。

23.等级差异:符号的尺寸、色调、密度是构成等级感的主要因素。

24.以点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的尺寸表示数量特征。

点状符号的大小通常反映事物的等级和数量特征。

25.点状符号按形状分类: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象形符号。

26.范围法:用面状符号的轮廓线表示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分布位置和范围,轮廓线内的颜色、网纹或说明符号表示其质量特征。

表示事物分布范围的界线有精确与概略之分森林湿地沼泽农作物分布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一般常用颜色表示一级分类,用晕线表示二级分类,用注记或说明符号区分更低一级的类别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中国植被分区,量底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地域一般将面状事物的数量分为5至7个等级,用线划表示各个等级的界线,用浓色调或密的晕线表示数量大的级别,浅色调或稀疏晕线表示小的级别等值线法——表示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等值线的间隔一般是常数,可以根据等值线的疏密,判断制图对象的变化趋势径流量示意图,美国檀香山悬浮飘尘(6时-18时内的平均浓度),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流经27.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是连续封闭的曲线等高线图像与实地图形保持相似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越稀疏越缓等高线有两个不足:缺乏视觉上的立体感;两条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需要地貌符号配合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逐层设置不同颜色。

优点;使等高线有了立体感。

28.范围法与质底法区别:范围法表示各自独立间断的成片现象,可空白,可重叠。

质底法:表示的是布满全区的面状现象,画面不能空白,重叠。

29:动线法:用箭形符号显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运动趋向及其数量、质量特征的表示方法。

动线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事物的质量差异动线符号的宽度(或长度)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30.地图注记的种类: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注记排列方式: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31.扩张的点状符号表示动态变化32.绝对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数值成正比率关系规定比率基数和计算各个符号的准线长度(D)比率基数;单位准线长度所代表的数值符号的准线:用以确定符号大小的基线D=根号下r的平方乘以xD符号的基准线长度R最小符号的基准线长度,定位1.0mmX符号代表数量同比率基数(基线长为r代表的数量值间的倍数)例如:最小符号数量是125,基线长度为1.0mm那么代表1000的符号直径应为1的平方乘以8再开根号=2.828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