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燃气事故应
急预案
北京市燃气事故应急预案(简本)
1总则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炊事、采暖、制冷、发电、车用以及空调、洗衣、烘干等多个领域, 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同时, 随着燃气的广泛运用, 在城市中也分布着各类燃气设施, 特别是地下燃气管网, 基本覆盖了本市的城区范围。
而燃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一旦出现燃气无法正常供应或者发生燃气突发事件, 将直接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活, 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燃气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做到对燃气供应与使用中可能或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
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 以科学合理供气、保障首都安全用气为出发点,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 建立”统一指挥、属地管理, 以人为本、专业处理, 增强意识、预防为主”的燃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全面提高本市应对燃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1.2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本市燃气突发事件,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并确保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 建立政府、行业及企业间社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体系, 提高本市燃气行业防灾、减灾及确保安全稳定供气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特制定本预案。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国家法律法规、预案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应急委员会工作规则》、《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预案和办法, 结合本市燃气工作实际, 制定本预案。
1.4基本原则
1.4.1”统一指挥, 属地管理”原则。
为确保本预案的实施, 特别是在应对较大以上级别燃气事件的处理中, 包括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燃气供应单位等相关单位, 都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和市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 做到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信
息共享、形成合力。
同时, 根据事故的地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 按照专业管理及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响应程序分区、分级进行
处理, 属地政府全力协调配合。
1.4.2”以人为本, 专业处理”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 应坚持以”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为前提, 以尽可能控制事件影响范围, 最短时间有效处理事件为目标。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 燃气供应单位应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报告, 同时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先期处理工作, 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当需要启动高一级的应急响应时, 应服
从上一级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属地政府应及时掌握事件影响范
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协助燃气供应单位快速处理事件, 并积
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4.3”增强意识、预防为主”原则。
本市燃气行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预防、预警机制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起来, 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 经
过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 掌握本市燃气风险源的分布, 增强燃
气供应单位和管理部门对燃气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引发事件的各种隐患, 提高防范水平, 力争防
止重大燃气事件的发生; 要加强对燃气供应单位、用户的宣传工作, 提高全民安全用气意识; 随时做好处理重大燃气突发事件的一
切准备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 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与燃气供应及使用有关的突发事件。
1.6事件等级
根据本市燃气供应和使用情况, 按照事件所在燃气供应系统的压力等级、影响的用户性质及数量、事件发生地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方面因素, 将燃气突发事件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6.1特别重大燃气事件(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为特别重大燃气事件:
(1)长输燃气管线市内部分、城市门站及高压B(2.5 MPa≥P≥1.6 MPa)以上级别的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液化石油气储备基地发生燃气火灾、爆炸或发生燃气泄漏事故, 或导致30人以上死亡, 或100人以上重伤, 或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燃气供应和危及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