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护理质控标准

新生儿护理质控标准

6护理人员每年按工作年限或职称分层培训,考核合格;
7辅助人员每半年进行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有培训考核记录;辅助人员不可参与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
8每年对落实新生儿室护理人员配置与能力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改进措施有效;
9建立健全新生儿病室护理的工作制度。
除一般护理工作制度外,应建立下列护理制度:①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制度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③身份识别制度④查对制度⑤配奶室工作制度⑥传染病患儿消毒隔离制度。
1现场查看洁污区域是否分开;功能流程是否合理。
2现场查看医疗区和辅助区。
3现场查看无陪病室布局。
4现场查看病区洗手、干手设施与干手物品。
5查看病室温度、湿度、色彩、安静度等;查看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网清洗登记本。
6检查紫外线、环境监测登记本。
7现场查看病室环境是否清洁,包括地面、物体表面、床单位、清洁用具。
新生儿护理质控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分值
扣分标准
环境管理
1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设立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接待室、配奶室、新生儿洗澡间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3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米。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应当每周更换1-2次,注明更换日期,有明显分泌物时及时更换,用毕供应室统一处置。
4有奶嘴清洁消毒规范: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盛放的奶嘴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一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奶嘴、奶瓶物品;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每日清洁,每月消毒一次。每季度有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
1.2.3.4.5.抽考1-2名护士相关告知掌握情况。
6.7.8.抽考1-2名护士相关护理操作技能。
9现场查看。
24
1.2.3.4.5.一人一项相关知识未掌握扣0.1分。
6.7.8.一人一项操作不熟练扣0.1分。
9.一项评价和措施不到位扣0.5分。
8现场查看工作区工作人员。
10现场查看。
10
1洁污不分不得分;功能流程不合理扣1分。
2应设室区少一项扣0.5分。
3一处不达标不得分。
4一处不合格扣0.5分。
5一处不合格扣0.5分。
6一处环境监测不合格扣0.5分
7一处不合格扣0.5分
8一处不合格扣0.5分
9发现一人违反规定扣0.23分,换传染病入室扣1分。
3护士长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4护士必须经过新生儿科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包括: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
5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培训,掌握配奶操作流程,奶具的清洗消毒方法以及相关预防院感的知识,并考核合格,有培训考核记录。
6治疗室、处置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并登记。每月做环境监测。
7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1)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单、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床头桌、窗台等,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和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mg/L有效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
11少一项、无培训记录扣0.5分;护士掌握、落实不到位扣0.3分。
12少一项操作规范扣0.5;护士掌握落实不到位扣0.3分,无数据和实例证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有持续提高扣0.5分。
13一人不知晓扣0.5分。
14记录不全扣0.5分。
15未及时修订不得分。
16一项评价和措施不到位扣0.5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13护理人员知晓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
14科室定期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5及时修订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护理常规;
16对以上内容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1查看护理单元人员配备是否达标。
2查看排班表及责任护士负责病人数。
3查看护士长任职资质。
4现场查看培训记录及抽考护士1-2名操作。
1现场查看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
2现场查看暖箱、蓝光箱消毒日期标识在箱体;查看监测记录并达标。
3现场检查湿化瓶、吸痰瓶和呼吸机管道。
4现场查看奶瓶、奶嘴及冰箱使用情况。有监测记录并达标。
5现场查看使用中的床单元。
6现场提问护士手卫生规范、洗手正确,查看记录及现场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
7现场查看并询问护士。
(2)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8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有非手接触式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水温计,清洗、消毒设备,如微波炉等。
9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更换室内工作服和工作鞋,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10对以上内容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及记录。
10建立健全新生儿护士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并落实到位。护士分工体现全程连续服务;
11建立健全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有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有培训;
12建立健全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人人掌握新生儿急救技术。有数据和实例证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有持续提高。
5现场查看配奶间工作人员操作,提问相关理论知识。
6查看培训、记录及考核结果。
7现场查看辅助人员的实际工作,以及培训计划、记录、考核资料。
8查看护士长记录。
9现场查看各项工作制度是否齐全,考核护士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10现场查看岗位职责。11现场查看护理常规的落实。查看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及培训记录。
8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是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9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对高危儿和对患有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标志清晰,配备专用手消毒液、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袖带等物品;
10对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一处人不合格扣0.5分。
6一人不合格扣0.5分。记录不全扣0.5
7一人不合格扣0.5分。
8一处不合格扣0.5分。
9一人不知晓扣0.5分,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0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1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2记录不全、改进措施不利扣0.5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分值
扣分标准
消毒隔离
11有患儿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与程序,并对临床护士实施培训;有记录证实患儿病情评估的结果,能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护理人员知晓相关内容。培训内容包括:①患儿病情评估重点范围②评估人的资质③评估标准与内容④时限要求⑤记录文件格式等;
4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2项核对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
6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标识。落实患儿专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患儿专科交接识别措施。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儿有识别标识(腕带与床头卡);
5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有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实施手卫生,洗手正确率达100%;每月有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
7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后足月、先非感染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7在诊疗活动中,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护理人员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8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儿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9对以上内容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4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干手设施和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接触式。
5环境适应,符合新生儿护理要求: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病室温湿度相对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外表保持清洁,过滤器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灰尘较多时及时更换并记录。
12现场考核护士,查看资料。
13提问护士
14检查记录本
15现场查看
16查看记录
20
1护士数量达不到标准不得分,人员固定不达标扣0.3分。
2未实施责任制护理不得分,1位责任护士负责病人数>6名扣0.5分。
3不符合任职条件扣2分。
4无培训记录扣2分;一人次培训不合格扣0.5分。
5无培训考核不得分,回答问题一处不合格扣0.2分。
10一项评价和措施不到位扣0.5分。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分值
扣分标准
业务管理
1根据床尾配备护士,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人员梯队结构合理,相对固定(固定人员要达2/3)。工作两年以上护理人员占50%以上。
2新生儿室实施责任制护理。1名护理人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责≤6名普通患儿或≤3名重症患儿;
6无培训考核不得分,回答问题一处不合格扣0.2分。
7无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扣2分。发现一人次辅助人员参与扣2分。
8没有对护理人员配置与能力评价记录,改进措施无效不得分。
9制度少一项扣0.5分;护士掌握、落实不到位扣0.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