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皂配方

制皂配方

配方牛羊油:100椰子油:100蓖麻油:80氢氧化钠溶液:161甘油:25糖:80溶解糖的水量:80制作1、皂化:皂化是油脂与碱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

①把牛羊油及椰子油加热到80℃左右,然后过滤到皂锅中,再加入蓖麻油。

②在搅拌下以很快的速度把碱和酒精的混合液加到油脂中。

皂化时因有酒精存在,能大大地加快皂化反应。

注意控制锅中物料温度,不使超过75℃(应采用水浴加热法)。

③当皂化完全(取出一些样品溶解在蒸馏水中应清晰),停止搅拌,将皂锅加盖,静置片刻。

2、添加甘油和糖液:把糖溶解在80℃热水中(糖液面上所浮现的泡沫应除去)。

然后在搅拌下先把欲加入的甘油加到肥皂中,再加入热的糖液。

此时肥皂中的游离氢氧化钠含量应控制在0.15%以下,再加盖放置。

3调香着色:待肥皂温度降到60℃时,加入香精及着色剂液,搅匀后进行冷凝4、切块、凉置和打印:把冷凝后的肥皂切成所需大小的皂块,放在盘中晾到室温,再行打印。

打印好后的肥皂,还应用吸有酒精的海绵或布来轻轻地揩擦,以便达到满意的透明度。

最后进行包装。

这种透明皂成皂的脂肪酸含量40%左右。

液体肥皂功效与普通肥皂相同,但因其易溶于水,应用上较固体肥皂便利。

1配方椰子油126克氢氧化钾溶液90克甘油17克水550毫升2制法: 先将椰子油装入锅内,加热至70℃左右的温度来溶解它,再把氢氧化钾溶液徐徐加入,使它皂化。

碱液的分量减少,等到锅内皂液已变成淡黄色透明粘厚的状态,便可将多余的水加入,随加随搅,继续加热。

等到搅和后,方可加入甘油。

甘油加入后,仍要搅拌,直到离火待冷,再加入适量的香料,并用沉淀法滤去杂质。

如再加入碳酸钾(俗称灰碱)少许(约为全量的1%),就能防止液体皂混浊,并且可以增加除垢力。

另外,芳香型液体肥皂只是加入的香料数量多一些而已,别无其它差别。

强力去污粉除垢粉,可清洗瓷质器皿,珐琅质器皿、“锑”煲、玻璃器皿及塑胶盆等等。

这些积垢甚是坚牢,普通肥皂或洗洁精都不易将之除去。

唯一办法是使用一种具有磨擦作用的去污剂,方能生效。

市上所售的去污粉,以不含石英砂的才是上品,但一般商人为了减低成本,往往混以百分之七十的石英砂,这类去污粉是品质最劣的,如果长期使用,器皿给石英砂磨擦得多了,表面就会起毛,将器皿损坏。

下列一种配方是不含石英砂的,家庭主妇可以照方配制。

配方1:矽藻土(Infusorial earth) 1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1制法:将上述二种原料,等量混合。

去污粉有多种配方,这个配方是最简单的。

配方2:皂粉(Soap powder) 1硼砂(Borax) 1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1制法:将上述三种原料,等量混合即成。

皂粉可用无碱性上等洗衣粉代替。

工人去污粉: 枧膏供给工人作清洁手上油污之用。

配方:水(Water) 1.8夸脱白皂片(White Soap Chips) 1.5磅甘油(Glycerine) 2.4安士硼砂(Borax) 6.0安士无水碳酸钠(Dry Sodium Carbonate) 3.0安士粗浮石粉(Coarse Pumice Powder) 2.2磅番红花(Safrol)适量制法:先将1.8夸脱的水,取三分二注入搪瓷锅内,投进皂片,加热使之熔化。

然后将甘油、硼砂和碳酸钠,用其余三分一之水溶解,随即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均匀,见锅中之皂液变稠厚时,即筛入粗浮石粉,继续搅拌,一面加入番红花着色,待搅至皂液成为软膏,趁热倾入罐中。

皂膏制成后,切勿再加水近几十年来虽然液体沐浴露、泡沫浴剂等得到长足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化妆品中的香皂,由于使用方便,去污效果好,价格便宜,刺激性低,花样品种多等特点,在国内外仍然是重要的皮肤清洁调理用品。

香皂是高级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碱性盐类,它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RCOOMR代表长碳链烷基,M代表某种金属离子。

具有洗涤、去污、清洁等作用的皂类主要是脂肪酸钠盐、钾盐和铵盐其中最常用的是脂肪酸钠盐。

1香皂水溶液的性质香皂中的钠皂或钾皂是强碱弱酸盐,因此都会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呈弱碱性。

RCOONa→RC00-+Na+RC00-十H20→RCOOH+OH一水解产生脂肪酸与未水解的皂形成不溶于水的酸性皂,使香皂水溶液呈现浑浊。

RCOOH+RCOONa===RCOOH·RCOONa影响香皂水解的主要因素有:皂液浓度、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温度。

通常皂液浓度越高,水解度越低;脂肪酸的碳链越长,水解度越高;温度越高,水解度越高。

但是乙醇等强极性有机溶剂能抑制香皂的水解,加入乙醇,可得到透明的香皂水溶液。

2脂肪酸盐结构与香皂性能的关系香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盐,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同样具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能。

但是香皂中的脂肪酸盐组成不同,表现出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制造脂肪酸盐的主要原料是天然动植物油脂,油脂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的质量直接影响脂肪酸盐的质量,从而影响所生产香皂的质量。

RCOOR `→RCOONa→香皂油脂脂肪酸盐(1)脂肪酸碳链的饱和程度油脂中脂肪酸碳链的饱和程度对香皂的质量有明显影响。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制造出来的香皂质量稳定,饱和度低的油脂因碳链中含有双键,在加工和存放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应,导致酸败和色泽加深,香皂的质量当然要下降。

椰子油、棕榈仁油、牛油等油脂比较适合用于制造香皂。

油脂中脂肪酸碳链的饱和程度可以用碘值来表征。

油脂分子中的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

从加成反应中所消耗的碘量可以衡量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每l00g油脂所消耗碘的质量(g)为碘值(或碘价)。

碘值愈高,不饱和程度愈高,制得的皂愈软。

通常把碘值>130者称为干性油;碘值在130~100者为半干性油;碘值<100是不干性油。

植物油脂中亚麻仁油、桐油是干性油,分子中含有2~3个双键,易氧化生成大分子物质,在香皂表面形成硬膜,不适用于制皂。

椰子油、棕榈油、花生油、牛油、羊油、猪油都是不干性油,主要含有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适用于制皂。

半干性油在制皂时可适当搭配使用,一般用量在3%~5%,可调节香皂的感官和软硬度。

油脂凝固点也可以用来粗略判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油脂饱和度愈高,凝固点愈高。

油脂凝固点高低(即脂肪酸饱和程度高低)对香皂质量的影响很大。

凝固点太高(即脂肪酸饱和度过高)的油脂生产的香皂易龟裂,泡沫少,去污力差;凝固点太低会影响香皂的硬度并且容易变质。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制香皂选用的油脂,其凝固点在38~42℃之间为宜。

(2)脂肪酸碳链的长短脂肪酸碳链的长短对香皂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影响。

在脂肪酸盐的同系物中,表面活性、润湿性能、乳化作用等与疏水基碳链的长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说来,在一定范围内碳氢链愈长者洗涤性能愈好。

但碳链过长者在水中溶解度变差,洗涤性能反而下降,比如硬脂酸钠的洗涤力就比棕榈酸钠稍显逊色。

为达到良好的洗涤作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与亲油基应达到适当的平衡。

作洗涤剂用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碳链的长度在12~18个碳原子比较合适。

在选择制造脂肪酸盐(皂基)的油脂时,可以参考相对密度指标。

相对密度能反映油脂的分子量及黏度,相对密度大则分子量大,黏度也高。

通常液体油脂在20℃,固体油脂在50℃测定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在0.887~0.975之间为宜。

(3)脂肪酸盐的金属离子脂肪酸盐中与酸根配对的金属离子种类对皂基的溶解性能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了皂基的使用领域。

脂肪酸钠盐、钾盐和铵盐制成的皂基在水中有相对较大的溶解度,软硬度适中,是日用皂的主要原料。

脂肪酸钙、镁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差而且非常坚硬,不适合清洁皮肤使用,只能作为工业润滑剂使用。

香皂在硬水体系中使用时,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与香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钙皂和镁皂,降低香皂的去污能力。

这是限制香皂使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Ca2++2RCOONa→(RCOO)2 Ca↓+2Na+M92++2RCOONa→(RC00)2 M9↓+2Na+克服的办法是在香皂配方里添加钙、镁离子螯合剂(EDTA等),减少游离的钙、镁离子数量,防止以上反应发生。

(4)游离脂肪酸香皂产品中含有适当数量的游离状态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可以中和皂基的碱性,减少皮肤刺激。

但是如果存在较多游离状态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会使香皂变质、出汗、发臭。

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质量(mg)称为酸值或酸价。

根据酸值可以计算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香皂的质量要求香皂是大面积接触人体的沐浴用品,对其质量的要求是严格的。

虽然香皂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品,国家很早就制定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

但是香皂的品种很多,近年的产品还添加了各种功能成分,或者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合使用,内容已经改变,所以很难再执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一般由生产企业自己负责,由市场来评判。

质量优良的香皂至少应该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①有好的洗净力,但不过分脱脂,使用后皮肤感觉不干燥不绷紧。

②皂化反应彻底,产品中所含的游离碱很少,不会伤害皮肤。

③能产生细密而稳定的泡沫。

④外形轮廓分明,表面饱满圆润,贮存后不收缩、不开裂。

⑤软硬适度,在温水中不容易熔化解体。

4香皂的成分及配方设计简单地说,香皂是由皂基(脂肪酸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品质改良剂和外观改良剂组成的洗涤产品。

配方设计中要考虑皂基的脂肪酸组成,产品的溶解度,泡沫及去污力,考虑产品的外观,并考虑原料供应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1)皂基(脂肪酸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无论从作用和份量来说,皂基(脂肪酸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是香皂的主要成分。

有关皂基(脂肪酸钠盐)结构与香皂性能的关系在8.5.2已经详细讨论,可作配方设计的依据,在此不重复。

皂基的生产工艺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参考其他专著。

在选择使用皂基的时候,要关注生产皂基所使用的油脂的情况。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为了使制得的香皂达到质量标准,即具有一定的硬度,良好的外观、色泽,适当的溶解度,丰富的泡沫及较强的去污力。

在制皂时往往需采用多种油脂混合使用,并考虑原料供应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色泽要求较高的白色香皂的油脂配方,基本上都是80%牛羊油和20%椰子油组成,与洗衣皂油脂配方有明显差别(常用凝固点为56℃左右的硬化油,用量约为28%~34%,棕榈油或牛羊油用量约为75%~80%)。

实际混合油脂的凝固点在38.5~39.5℃。

脂肪酸碳链以饱和的月桂基、棕榈基和硬脂基为主,含有少量不饱和脂肪酸。

松香作为一种油脂原料,主要成分是松香酸。

与其他油脂配合可以增大肥皂的溶解度,提高去污力,降低成本。

但是由于色泽较差,抗氧性差,易变色,起泡及去污力欠佳,在香皂中一般不加松香。

(2)品质改良剂皂基(脂肪酸钠盐)的发泡力比较低,使用后容易形成不溶解的皂垢漂浮在水面,遇到硬水洗涤效果大打折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