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裁剪窗花C.雕刻玉石D.编织竹篮2.(3分)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瓶中取液体B.加热液体物质C.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3.(3分)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氧化性……②缓慢氧化的是: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铁丝的燃烧……③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都生成黑色固体⑥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氮气保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这是物理变化⑦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看是否熄灭A.④B.①④⑦C.②③⑤⑦D.①③④⑤⑥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①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②铜丝的作用是引燃白磷③实验过程中左端玻璃管内水面一直上升,最后升至一格④实验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⑤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⑥该实验的优点是实验装置始终密封,减小误差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6.(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化合反应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纯净物Y氧化反应物理性质缓慢氧化混合物A.A B.B C.C D.D7.(3分)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份固体样品,甲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乙是纯净的氯酸钾。

现分别同时将固体样品加热至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8.(3分)小张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过氧化钙(CaO2)固体,鱼塘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为探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何种气体,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Ⅱ.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钙,向烧杯和分液漏斗中加足量水,连接好装置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现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个数为()①若观察到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②若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可以证明氧气具有可燃性③若观察到A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从A中导管口逸出④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相同A.1个B.2个C.3个D.4个二、非选择题。

(共26分)9.(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稀有气体②液氧③清新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红磷⑥铁粉⑦过氧化氢溶液⑧五氧化二磷⑨加碘食盐⑩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10.(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c”中能充飞艇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11.(4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填仪器名称)。

(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答一点即可)。

(3)量取液体: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4)某实验需要取用12.6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

现用托盘天平称取,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12.(6分)A~H是近期学习中出现过的常见物质,已知A和D是白色固体,B、H都是黑色固体,C和F常温条件下均为无色液体,气体E可以供给呼吸。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F ,H 。

(2)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其中物质B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13.(6分)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有关气体的实验的常见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②的名称是。

(2)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以预留一些水以用于完成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将氧气从(选填“a”或“b”)导管口通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在研究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时,小组同学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图H是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40%的水,氧气从(选填“c”或“d”)导管口通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精确到0.1%)。

14.(6分)【探究活动一】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如表对比实验:氯酸钾的质量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质量反应条件收集4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s)Ⅰ 3.0g二氧化锰 1.0g加热21ⅡXg氧化铜 1.0g加热48(1)表中X的数值为。

(2)通过分析如表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比氧化铜作催化剂的分解速率(选填“快”或“慢”)。

(3)写出【探究活动一】实验Ⅰ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乙同学设计以下实验:室温(20℃)时,选用50.0g不同浓度(1%、2%、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进行实验之前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具体做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热毛巾热敷锥形瓶,若注射器活塞往(选填“左”或“右”),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5)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乙同学进行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二氧化锰的质量温度相同时间(10s)内收集氧气的体积(mL)Ⅰ50.0g1%0.1g20℃9Ⅱ50.0g2%0.1g20℃16Ⅲ50.0g4%0.1g20℃31(6)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结论是:。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裁剪窗花C.雕刻玉石D.编织竹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瓶中取液体B.加热液体物质C.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分析】A、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都为无色气体;故A不适合;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B适合;C、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

故C不适合;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

故D不适合;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氧化性……②缓慢氧化的是: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铁丝的燃烧……③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都生成黑色固体⑥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氮气保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这是物理变化⑦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看是否熄灭A.④B.①④⑦C.②③⑤⑦D.①③④⑤⑥【分析】①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②缓慢氧化的是: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铁丝的燃烧是剧烈氧化;③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⑤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⑥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氧气保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这是物理变化;⑦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木条燃烧。

【解答】解:①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氧化性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正确;②缓慢氧化的是: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铁丝的燃烧是剧烈氧化,该选项不正确;③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没有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该选项正确;⑤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不正确;⑥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氧气保存在蓝色的钢瓶中,这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⑦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看是否熄灭,是因为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木条燃烧,该选项不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