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承诺书

课题承诺书

篇一:科研诚信承诺书xx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本人承诺在科研项目(课题)实施(包括项目(课题)申请、评估评审、检查、项目(课题)执行、资源汇交、验收等过程)中,遵守科学道德和诚信要求,严格执行项目(课题)管理规定和《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中的约定,不发生下列科研不端行为:1. 在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2. 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3. 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4. 违反医学伦理;在涉及人体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5. 不按时完成科研项目;违反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6. 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项目(课题)负责人签字:项目(课题)参与人签字:日期:篇二:“十二五”课题承诺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实践探究》子课题研究任务承诺书子课题名称:生命教育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承担单位:农垦九三管理局尖山中学子课题负责人:高晓丹我单位承诺按照《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黑教发【2006】84号)有关规定,对所承担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实践探究》,提供必要的研究保障,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

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签章:2011年11月1日篇三: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承诺书2013年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承诺书立项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本人保证按照立项申请书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果,并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一、结项成果名称、内容、形式及课题负责人与立项申请书一致。

若有变更,及时向北京市法学会提出申请,获批准后申请结项,否则承担重新研究或撤项处理的责任。

二、以符合统一要求的成果申请结项。

课题成果字数(不含注释和参考文献)不低于5万字。

三、在课题结项前,课题组负责人或成员如有阶段性成果公开发表或上报有关部门,应注明“本文为2013年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xx”字样。

四、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从立项之日起算。

研究期限届满前,课题负责人应当向北京市法学会提交研究成果。

本承诺书应在立项公告发布后一个月内提交北京市法学会。

五、课题经费一次核定,一次或者分期拨付,分期使用,专款专用、超支不补。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按照承诺书中的时间安排使用经费。

所在信誉保障单位应当对经费使用进度进行严格管理。

如无另外约定,课题负责人立项后至项目期中检查前使用拨付资助经费不得超过总额的40%;项目期中检查合格后至项目结项验收前使用拨付资助经费不得超过总额的70%;项目结项验收为优秀、合格后方可使用全部经费。

若违反本承诺书有关规定,北京市法学会有权追回资助经费。

六、请按以下格式完整填写单位名称、银行帐号、开户行,以便拨付经费,填写前请咨询本单位财务部门,填写务必清晰准确,以免因名称或数字填写得潦草、疏漏或错误而无法划拨经费。

(请财务管理部门加盖单位名称、帐号及开户行方章以免填写错误)单位名称:帐号:开户行:财务部门电话:七、承诺书一式三份,北京市法学会、课题负责人、所在信誉担保单位管理部门各一份。

北京市法学会公章:申请人(签章):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篇四:项目申报承诺书项目申报承诺书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司)郑重承诺:我单位申请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所填报的信息均真实、准确、合法。

如有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特此承诺!(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篇五:关于给予课题支持的承诺书关于给予课题支持的承诺书我校“十二五”规划课题《》经市局专家组论证,已经顺利开题,学校承诺:对于课题的展开和实施给予大力地支持,并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保证,并邀请一些专家为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全程关注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实施,以保证课题高质量完成。

校长:2014年11月25日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教育法》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第一章教师科研工作条例为实现“创名牌学校、当一流教师”的目标,促进我校争创科研示范校、教师争当科研教师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做到: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事业心和奉献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断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做到不缺席、不迟到、有记录、有收效。

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教育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三、每学期初要有切实的个人科研计划。

要避免计划流于形式,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课题的阶段性、实施的科学性、方法的艺术性,不断完善和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四、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材料。

积极主动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论文评选活动。

积极订阅科研刊物。

每学年都要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或经验文章。

五、要积极申报和主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能够参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协作课题研究。

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科研素质,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第二章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一、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健全科研组织、形成科研网络。

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建立科研室,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课题落实。

要与教育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建立科研信息网络,保证科研信息渠道畅通,创造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龙头校。

二、明确科研指导思想,制定科研规划,把教育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搞好教育科研规划,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明确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学校每学年研究课题不少于两项,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实验项目、每位老师都有研究课题,并有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保证科研规划的实施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要做到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科研工作规划、计划、方案、总结等资料完备,各种规章制度健全。

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科研会议及科研活动,并在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或工作经验。

校内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科研理论研讨会、论文交流会、成果汇报会。

总结经验、表彰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

六、会同有关部门,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在校内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普及活动,开展科研理论讲座,搜集科研信息资料,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向“示范性学校、科研型校长、学者型老师”的目标迈进。

第三章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申报制度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确立课题研究项目并组成相应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将所选定的课题向学校教科室或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然后报教育局教科室审批备案。

课题申请人应规范、如实填写有关材料,报所在学校审批;申请人所在学校按照要求严格审查,签署“是否同意立项”意见;确认同意立项的课题,在规定日期内将校级课题申请书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

市级以上课题,必须在校级课题的基础上申报。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基本程序是:1、确定选题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以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大力提倡校本研究,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具体课题项目的确定,可以来源于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也可自行思考设计,但是都应该确保切合本校和研究者的实际,列入研究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切口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立意新颖,有时代特点,特别是要具备实际研究的价值和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2、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课题名称。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理论假说和研究目标。

(7)完成本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8)过程设计。

(9)预期成果及形式。

3、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确定是否确认为校级立项课题。

对市级及其以上课题,所在学校应首先审核并加盖公章,并将课题申请书(包括子课题研究方案)连同开题报告按期交市教育局教科室,市教育局教科室组织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4、课题主持人资格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必须是该项目研究的实际执行者,同时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3年以上教龄,专业知识扎实;具备指导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能力和学术水平;申请人在课题申报同一期限内一般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以往承担市教育科研课题未结题者,不得担当新课题的负责人。

多人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所有参加人员必须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课题的研究,或负责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

第四章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常规,具体课题的研究进程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六方面材料:1、计划性资料。

包括总体实验设想、设计实验方案及研究性实施计划。

2、基础性资料。

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龄、教学水平等。

3、过程性资料。

主要是指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实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情况,教师实验研究的观察记录、随笔,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反映等。

4、专题性资料。

包括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5、效果性资料。

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

6、总结性资料。

包括学期、学年或专题的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