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轴对称图形第周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画图法教学内容课本83--84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用知识的迁移与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找出对称轴,并且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习题卡、平面图形纸片、彩纸学具:格子纸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问题导入。
师: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给每张桌的同学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纸片,下面请同桌合作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能说出理由。
请拿出1号信封里的纸片开始吧。
谁能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折”“重合”)2.揭示课题。
师:其实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深奥有趣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分析素材,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理解概念师:刚才大家很快就判断出了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窍门吗?预设:对折以后,两边重合了。
师:其实,轴对称图形离我们并不遥远。
老师用彩纸演示,动手撕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撕轴对称图形。
1.展示交流。
师:说一下,你的这个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预设: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了。
师: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只要怎么做就可以了?预设:沿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如果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对折。
从这个同学的回答中,我听出了有四个字特别重要,哪四个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完全重合。
2.揭示概念。
师:那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谈谈你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小组交流后,生汇报。
师:看来大家已达成了共识。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概念。
(见图1)图1【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个环节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
通过对折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图案完全一样”,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
3.随机巩固:你能找出下面的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
(见图2)图2【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撕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图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概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研究对称轴1.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师:在这个轴对称图形中(以色列国旗图片),能指出对称轴吗?还有吗?同桌互相指出每个国旗图片的对称轴。
(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加拿大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横着折图案不能重合)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中的轴对称图形,找出每个图形所有的对称轴,边找边想是怎么找的,开始吧。
2.分析素材,合作交流。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找的对称轴?能说说你是怎么找的吗?(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对折找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3.分析结果,总结提升师:同学们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了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发现有些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真不错。
对称轴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见图3)师:因为对称轴是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应该向图形两边延长一些。
看明白了吗?4.随机巩固,应用新知。
师:那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你能画出来吗?请大家完成习题卡上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见图4)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进一步找出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1.提供素材。
图4 图3师:刚才我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找准点,再来描画)课件出示。
(见图5)图5师:拿出2号答题卡,大家先试着画一下习题卡上的第一个。
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画法。
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2.班内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汇报画法。
预设:先看一下左边图形的顶点到对称轴有几个方格,那就在对称轴的右边也数上几个方格点上点。
然后再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小结方法。
先找出左侧图形在右侧的对称点,再用线连起来,也就是先找对称点再连线。
最后再检查对称轴两侧的的图形是否对称。
4.练习巩固。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完成第二个图形吗?学生独立画,汇报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判断轴对称图形。
(2)班内交流。
(最后一个图形可能会有争议,引导学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来验证)师:看来量也是判断轴对称图形很好的方法!2.欣赏对称美。
师:其实,数学上的轴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课件依次播放精美的图片。
(见图6)( ) ( ) ( ) ( ) ( ) ( )( ) ( ) 图6师:雄伟的天安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设计巧妙的赵州桥,挺拔独秀的黄鹤楼,因为对称而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中国的古典瓷器,古典家具因为对称而显得古朴雅致。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用对称剪出了方寸之间的喜庆与精彩。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中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无一不是轴对称的杰作。
大自然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轴对称。
美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引导学生谈收获。
预设1:进一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会找、会画对称轴。
预设2:会用折、量、观察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
预设3:生活中的轴对称太美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轴对称的魅力,感受到了对称的美。
有人说,正是因为美,大自然才选择了对称!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去发现美,创造美吧!【设计意图】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来谈收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轴对称图形对折完全重合课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第周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画图法、归纳法教学内容课本84-86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探索过程,掌握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画图方法,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对应思想在图形全等变换中的作用。
3.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丰富的图形世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归纳概括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的具体步骤方法。
教具准备题卡、课件、作图工具(直尺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预设: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
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可能两条,可能多条,甚至无数条。
【设计意图】用复习的形式导入新课,唤醒旧知,为新授课做铺垫。
设计中,请观察这架飞机模型,它就是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而成的。
课件出示。
(见图1)图1师:这样对称工整的轴对称图形是如何画出来的呢?如果给出图形的一半,如何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呢?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板书)【设计意图】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回顾旧知,体会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等距离在方格纸上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画后找一找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数一数:相应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各有几格?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见图2)图2【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是等距的,这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关键点。
(二)已知一点和对称轴,做出已知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1.提出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纸,第1题如下图,已知点A和直线L,试画出课件出示。
(见图3)图32.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展示。
把学生的作品在实物展台展示,并提出汇报要求:先数一数: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几格?画完之后,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画的点A′是否是A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师:对称点之间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设计“已知一点和对称轴,做出已知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学习目标逐步分解进行教学教学,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已知一条线段和对称轴,做出已知线段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线段1.提出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纸,第2题如下图,已知线段AB和直线L,任选一幅图,试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课件出示图4、图5)图4 图52.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展示。
把学生的作品在实物展台展示,并提出汇报要求:你是如何画线段AB 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的?提示:先展示图4学生的作品,再展示图5学生的作品。
(1)图4学生的作品汇报预设:先数一数: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2格,找出直线L右边2格出,标上点A′,再数点B到直线L的距离是2格,找出直线L右边2格出,标上点B′,最后,连接点A′B′,就得到了线段AB 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做题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与肯定和纠正。
(2)图5学生的作品汇报预设:先数一数: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4格,找出直线L右边4格出,标上点A′,再数点B到直线L的距离是2格,找出直线L右边2格出,标上点B′,最后,连接点A′B′,就得到了线段AB 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A′B′。
提示:这里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
课件出示(见图6)图6错例正确做法面对错例,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学生自己调整错误:画完之后,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一下,你画的线段A′B′是否是线段AB关于L的对称线段A′B′?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做法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与肯定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