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合集五篇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
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
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和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
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讨论法、点拨法。
虽然学生自学课文也有自己的体会,但游离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的是口号式的。
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点拨促悟,达到学生自悟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抓住语文__,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学设计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整体把握,梳理脉络(这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带领学生明白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体会小柱子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从感悟到刻苦求知的愿望。
)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动画片中的谁?他们都有什么本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来小结:同学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
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你想看看其他人的绝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一群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绝招。
赶快打开课文去看看吧。
主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阅读时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真了不起,这么长的__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重要让学生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还要让学生加强热爱祖国的情绪.二、说目标1、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加强民族自大感.三、说教法、学法这里重要说说我的教法:起首,让学生看图,先容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抵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解说课文大意,让学生明白课文,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明白课文的内容.末了,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漫衍局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本身先读一读,结合古迹的汗青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同等?6同学们没关系本身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改正读得不当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领会,听后改正.10师读两部分雷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形貌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怀的两句,齐读赞美古代庖感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本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古迹吗?2.__仅称赞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部署作业1.讲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五、说反思通过教学,发明图文联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喜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使用如许的情势举行教学.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篇3一、教材简析:《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
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三、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
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
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
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
通过讨论,反复朗读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中突破重点、难点。
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
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
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
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二)读中对比,读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3)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__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
进而明白__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篇4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水上飞机》是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去问个究竟。
第二至七自然段,写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第八自然段,写水上飞机听到警报后立即前往救援遇险船只。
课文故事性强,情景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为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清__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