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论文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论文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论文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优质护理服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质护理服务论文范文一: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2.1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重新修订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目标为“深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各层级护理内容,并进行层级考核。

1.2.2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手术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病种较多,应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首先应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既定护理内容,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其中术前护理应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中全程陪护,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术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其次是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关注患者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环境管理、健康指导、生活干预等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持续、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格外注重护理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情绪变化,多与其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调查,采用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情况,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指标均以(x±s)表示,护理满意度则以n(%)表示,分别行t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2.1定量分析: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平均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定性分析: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讨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必要对术前、术中和术后全过程护理内容进行深化,通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来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3]。

刘玲等[4]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该模式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可用于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

本组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观察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分别为(86.5±6.4)分、92.0%,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率分别为(75.8±6.2)分、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付婷婷单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大街院区手术一科参考文献:[1]毕湘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0(3):80-82.[2]张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0(2):179-180.[3]吕晓娇,成健.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9(7):7228-7229.[4]刘玲,张安美,李景红,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临床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3):101-102.优质护理服务论文范文二: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摘要:目的:研讨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近期我院消化内科诊疗的82例住院患者分组,对照组41例按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干预,针对两组的总体护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

结果: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1%,与对照组的80.5%对比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as与sd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强化干预,总体护理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康复与情绪的改善,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运用效果护理是现代医疗机构对病患提供卫生服务与行为指导的过程,其内容涵盖生理、心理、精神与社会等各个层面,对于防治病情、改善预后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如何让护理服务真正落实到位,让患者、家属乃至社会对医院形象改观,精心规范的护理管理模式十分关键。

本文针对我科41例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并设对照组作比较,总体护理情况较理想,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住院病例资料来源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其中男有46例,女有36例,年龄分布19~63岁,平均43.5岁;疾病分型:肠炎者32例,十二指肠溃疡者19例,胃溃疡者24例,复合型溃疡者7例。

研究前,全组均已在知情文件书上签字,排除伴心脑血管重症、精神异常或听说障碍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间一般数据均相似,P>0.05,适合统计。

1.2方法对照组41例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基础性护理、指导检查和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41例选择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干预,包括:①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等系列工作,每名护士固定管理的患者最多8名,以确保护理服务的全面与连续性,同时也可增进彼此关系。

②准确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信息,评估其住院期间的炎症程度、病情恢复情况,分析可能诱发不良事件的因素,再以表格形式汇总,以便在护理管理时,有针对性地落实护理服务,并尽量消除或避开不良因素[1]。

③每月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服务技能,积极对待护理工作;每日严格做好病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感,同时叮嘱其注意日常清洁、营养饮食和规范用药等。

④护理管理期间,主动与患者沟通,由我科具备心理学知识的护士施行心理疏导,并借助多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探讨李颖(河南省兰考县中医院,河南开封)摘要:目的:研讨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随机将近期我院消化内科诊疗的82例住院患者分组,对照组41例按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干预,针对两组的总体护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

结果: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1%,与对照组的80.5%对比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as与sd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强化干预,总体护理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康复与情绪的改善,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运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01.159媒体技术、健康讲座和资料手册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胃溃疡、肠炎等疾病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认识,从思想上减轻负担,化被动护理为主动配合。

1.3观察指标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2]估测两组对象的情绪改善情况,同时记录其平均住院日,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其对服务内容的满意情况,选项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3项,发放问卷82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校对全组数据,由χ2和t检验,统计学意义由P<0.05描述。

2结果2.1护理满意调查情况经相应方案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达95.1%,与对照组的80.5%对比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下表:2.2平均住院日与情绪改善情况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护理方案干预后,其SAS与SD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下表:3讨论消化内科疾病多数起病较急,病因复杂,易给患者带来腹部胀痛、恶心、腹泻和呕吐等不适,虽经早期规范治疗可痊愈,但住院期间仍可能因各种因素而影响预后。

因此,积极寻找一种符合现代医疗机构开展要求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