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种植一直是我国农业收入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篇一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摘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施肥技术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对农作物施肥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施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本文主要对施肥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对农作物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综合的阐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 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36-01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作物进行有效地施肥管理,帮助其健康的成长。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好合理地施肥技术,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研究,改变农作物施肥的技术,从而全面保证施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农作物施肥误区1.烧伤或者腐烂根部有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在施肥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施肥,对于农作物根部造成了严重烧伤,特别是对于一些蔬菜类的作物,在进行根部施肥过程中由于对用量的掌握不好,认为多施肥有利于植株的生长,殊不知这样过量的使用会严重烧伤了植物的根系,甚至造成了腐烂的现象。
2.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作物农作物施肥过程中,过量的生物有机复合肥和具有较高含量的氯化铵在混合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当这些有毒害的气体超过一定标准之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到农作物正常的生长。
3.造成作物生理干旱或者引发病虫害农户在施肥过程中,对于肥料浓度大小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在施肥或者喷洒过程中,落到植物的叶面上。
如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的浓度过大,会造成蔬菜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从而导致蔬菜的生理干旱现象。
菜叶受到肥料灼伤之后,会严重影响到蔬菜的正常生长。
而其他粮食作物,如果肥料含量过多,导致根部影响过剩,很容易滋生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农作物疯长和减产。
二、正确的施肥技术要点分析1.根据茬口进行施肥采用这种施肥方式进行施肥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前茬肥,但是目前,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忽略这一方面的施肥,在施肥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茬口进行施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效用。
在茬口进行施肥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硬茬、软茬、冷茬和热茬等几种情况,硬茬在施肥时需要考虑的作物主要是高粱、玉米等作物的茬口。
这几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相对比较紧密,因此,应该使用富含有机质的肥料。
而针对软茬的作物,施肥过程中则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作物生长的环境是属于比较湿润的软土还是干燥的软土,对于软茬施肥应该保证土壤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当中,在施肥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氮元素比较多,因此主要应该重点补充磷肥和钾肥。
冷茬施肥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是蔬菜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这类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都比较晚,施肥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添加一些马粪或者养肥等热性的肥料。
热茬口施肥时,需要注意的是种植的农作物是马铃薯还是小麦,这类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短,收获的季节都比较早,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使用那些含水分比较高的冷性肥料,如牛粪或者猪粪等。
2.根据土壤差别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根据土壤的不同类型,其对肥料的使用能力和保存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施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沙质土壤其保肥的能力就比较差,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注意一次施肥的量不需要太大,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根据其不同的需求量进行多次的施肥。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肥料的流失。
而针对土质的湿度、粘性以及土壤的酸碱程度应该主要以基肥为主,在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应该注意苗期施肥和追肥,这样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的产量。
3.根据肥料的性质进行施肥目前,在肥料市场中,肥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差异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在施肥过程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的肥料如熟石灰或者草木灰在一起使用,否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养分流失;其次,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的肥料,如碳铵、硝铵以及硫酸铵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覆盖土壤,保证养分不过多的流失。
此外,在使用尿素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的天气情况,遇到阴雨天气不适合使用尿素,同时在灌溉期间也不适合使用尿素。
对于移动性较小的磷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作为基肥或者施加到作物的根部。
结语总之,合理的农作物施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保证作物的产量。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施肥技术进行创新和总结,对于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区别对待,只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了农作物的各项施肥技术之后,才能保证施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作物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1]郑小龙,吴家森,陈裴裴,姜培坤,吴建军,徐建明. 生物质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田面水养分流失风险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1)[2]张清元,颜海平,胡纯志. 南方农作物施肥技术研究建议文[J].中国农业信息. 2013(05)[3]王晓,郦汇源,庞宗强,李苗,李文. 沛沿河流域土壤肥料释放的降雨模拟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5)[4]王晓,张永玲,曹晓兵,郦汇源,李文. 沛沿河流域土壤施肥后氮、磷释放规律的模拟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08)[5]庞宗强,王晓,李苗,李兆辉,韩宝平,王琦. 施用不同化肥后土壤氮磷释放模拟试验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6]庞宗强,王晓,李苗,韩宝平. 徐州市沛沿河流域土壤保肥能力的实验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篇二浅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栽培技术引言现阶段,严重的沙漠化进程在日益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风沙和干旱的侵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沙漠化使土地的含水量不断减少,沙化土地造成农业生产效率迅速降低,农民每年都在减收,长此以往,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为改善这种不利情况,必须要从土地和环境下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1.农作物高产的途径1.1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环境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光照。
要延长光合时间.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的收获面积:延长生育期,如要求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片不早衰,补充人工光照等;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增强光合效率,如通过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酸氢铵肥料等途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光呼吸等。
1.2改良遗传因素为保证农作物高产,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优越性。
所以培育抗逆稳产、抗病虫的育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
育种途径与方法以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使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
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
1.3提高栽培技术如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问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1.4其他措施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一些作物成熟期延长。
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
以玉米为例,据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延长到50至75天.而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能增产3% 左右。
再如一些栽培措施:松土与镇压,垄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水都对土温和气温有影响。
对于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松土与镇压来解决.这样即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垄作在温暖季节可以提供土壤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低温的变化、降低低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的作用:灌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之外.还可以缓和温度的变化。
2.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
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3.1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数农户对土杂肥、绿肥重视不够,为取得高产,逐年加大化学肥料用量,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严重,作物长势不良、枯萎、黄萎、病毒交替发生,籽粒批劣、产量低下。
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施土杂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对于病虫害.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抗病一代品种、使用土壤杀菌剂、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化学除治等多项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仅仅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害,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严禁“轻管理、重种子,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防、重除治,轻常规技术、重新技术”,要正确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科学栽培,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特性。
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实行配方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壤肥力.把农田种成海绵田.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农作物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生产管理上,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适时中耕、除草等适时管理达到高产目的的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