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的物流的内涵

现代的物流的内涵

现代物流的内涵一、现代物流的定义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

传统的物流概念是指物质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过去我们长期以来对这种“流动”称之为“位移”。

说通俗一点“物流”就是指商品在运输、装卸、储存等方面的活动过程。

而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

迄今世界各国的理论界对现代物流尚无统一的、完整的定义。

例如:(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2)日本通产省的研究所认为:“现代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

”(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物流是:“在合适(Right)的时间、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即所谓的7R(Right)定义。

我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尽管现在对物流的解释不一,但就现代物流的实质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1)实质流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运输。

(2)实质存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存储。

(3)信息流通,指相关信息的联网。

(4)管理协调,指对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

二、现代物流的分类根据物流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范围和范畴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综合性物流和功能性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等。

1、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社会物流是以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的物流。

也就是说它不是某一个企业的自身物流,因此,社会物流是宏观性的物流。

企业物流是各家各户企业自身的物流。

因此,企业物流是微观性的物流。

在企业物流中可分为: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2、综合性物流与功能性物流综合性物流能够承担和完成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

从事综合物流的企业必须具备规模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物质条件。

功能性物流亦称为单一物流,从事这类物流的企业仅能承担和完成某项或某几项物流功能。

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

3、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

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为小,即在某国的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

也可包括欧洲盟(EU)的内部物流、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内部的物流。

三、第三方物流今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所谓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即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合同制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其概念源于管理学中的外包。

但第三方物流并不等同于外包,所谓的外包是指粗放型的业务外部委托,而第三方物流则是在更新、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其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第三方物流以其个性化服务,在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荣辱与共的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的科学性正在于它充分体现了社会合理分工的原则,以其第三方的专业优势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即针对特定客户的个别业务特征提供为其定制的特定服务,而非面向多个客户提供一般的服务,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即物流企业依托于客户,客户则以物流企业为后勤,失掉任何一方,企业都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继续生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给企业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1、集中主业。

企业能够将有限的人、财、物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节约投资。

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寻求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有关的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与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机械以及员工工资等有关的开支。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使企业库存开支减少,并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

4、创新管理。

第三方物流服务可利用物流服务商的创新性物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为自己开辟业务发展道路。

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一般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网络,并拥有开展物流服务的经验和专业技术。

当企业计划在自己不熟悉的地理环境中开展业务时,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专有技术和经验来进行有关运作。

5、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得到优化;他们可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控制;他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包方)大大缩短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和树立品牌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为其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

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作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

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说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

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比重最大。

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

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

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

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会因为合同时效的长期性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仲裁、法律诉讼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

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

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

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第三,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现代物流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国民经济取得健康快速发展。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物流业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有所加快,与GDP比率进一步下降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同比增长13.5%(按现价计算),增速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从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来看,有以下特点:1、运输费用继续增长,占总费用的比重有所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