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

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

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讲解(地震预兆)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

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地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d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e。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

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f。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四、本课小结;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儿歌,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达到我们预期目的。

大家都是好样的。

五、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六、课外拓展: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或者考考他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篇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二、质疑:假如我们遇到了地震,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自己?师生交流。

三、师讲解: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

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

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四、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五、小结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班会教案篇三我班根据校大队部的安排,进行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切实做好了“防灾减灾”的宣传,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增强了学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一、活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二、活动内容:1、“防灾减灾日”意义。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1、“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通过这次防灾减灾主题班会,不仅再次落实了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进一步营造学校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最大限度保障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篇四(一)教材简介《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中的内容。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

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自然环境部分之后、人类活动部分之前讲述,主要是突出它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利影响,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二)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三)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优化出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和目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过程,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地质灾害现场观察、体验后进行教学。

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充分的收集资料、信息,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强化对学生的感受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素材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观察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讨论各种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御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视频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