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教学探讨与分析
卢继平; 肖知昊; 张紫鹤
【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年(卷),期】2019(041)005
【总页数】4页(P110-113)
【关键词】继电保护; 功率方向继电器; 最大灵敏角
【作者】卢继平; 肖知昊; 张紫鹤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6
0 引言
“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功率方向继电器”一章中的最大灵敏角是掌握功率继电器原理的关键之一。
目前在教学时普遍对最大灵敏角概念的叙述较为模糊,尽管常反复讨论最大灵敏角和内角的取值范围[1,2,3],但还是容易导致学生对上述概念产生困惑和混淆。
本文旨在提出“功率方向继电器”一章的更有条理、更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过程。
1 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由于目前教材对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基本要求叙述已经十分清晰,本文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讨论该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1.1 最大灵敏角的定义
对A相的功率方向继电器,加入电压和电流,如果采用φr表示超前于的角度,则此时的功率动作方程为
P1=UrIrcosφr>0
(1)
由上式的余弦项,可以写出功率的相位动作方程:
(2)
或用相角表示为
-90°≤φr≤90°
(3)
由于线路阻抗角的存在,按照式(1)计算得到的短路功率不是最大值。
此时可以引入新的最大灵敏角概念:为了得到最大的短路计算功率,提高功率继电器的灵敏度,可以对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差进行补偿,使得补偿后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为零,而所需要补偿的相位角称为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φsen。
1.2 最大灵敏角的补偿作用
经最大灵敏角补偿后的功率继电器应保证不改变原短路功率的方向,其相位动作方程应为
(4)
即
-90°≤φr-φsen≤90°
(5)
或
φsen-90°≤φr≤φsen+90°
(6)
用功率的形式表示,则:
Pr=UrIrcos(φr-φsen)>0
(7)
可见灵敏角补偿使余弦项增大,继电器动作的灵敏度增高。
由式(7)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接线的功率继电器在正方向出口附近发生三相短路、
A-B或C-A两相接地短路时,由于UA≈0或数值很小,将出现“电压死区”[1~3]。
为了减小和消除死区,实际应用中广泛采用非故障相间电压作为参考量来获取φr。
例如,对A相的功率方向继电器加入电流和电压,此时,φr=arg/。
正方向短路时,φr=φK-90°;反方向短路时,φr=φK-90°+180°,在这种情况下,继电器的
最大灵敏角应设计为φsen=φK-90°=-30°,相量图如图1所示[1]:
图1 三相短路的相量图
其动作方程为
P=UBCIAcos(φr-φsen)>0
(8)
式(8)中,相间电压的幅值大于A相电压的幅值,但不改变计算功率的正负,即确
保了原短路功率的方向不变。
上述接线方式称为90°接线方式。
1.3 最大灵敏角与内角
实际应用中,习惯上采用[1.3]
α=φsen=90°-φK
(9)
α称为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内角,则上式(7)变化为
P=UrIrcos(φr+α)>0
(10)
此时相位动作方程变化为
(11)
即:
-90°≤φr+α≤90°
(12)
可以看出内角α和最大灵敏角φsen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相反。
2 90°接线方式下的动作分析
为了满足继电保护对功率继电器的要求,功率方向继电器广泛采用90°接线方式,下面分析该接线方式下,将上文内角α=90°-φK的关系代入,论证在正方向发生各种相间短路时的动作情况:
2.1 三相短路
以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为例,
如图2所示:
图2 接线方式下正方向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相量图
将上述各量及α=90°-φK带入式(7),可知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反映的功率为:
(13)
此时的功率为正且为最大值,可以确保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可靠动作。
2.2 两相短路
以B、C两相短路为例有两种短路情况:
(1) 短路点位于保护安装地点附近,短路阻抗ZK≪ZS(保护安装处到电源间的系统
阻抗),ZK≈0,此时的相量图如图3所示。
图3 保护安装地点出口处B、C两相短路时的相量图
短路点的各相电压为
(14)
此时,对于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当忽略负荷电流时,IA≈0,因此功率继电器不
会动作。
对于B相功率继电器,,,φrB=φK-90°,将上述各量及α=90°-φK带入式(7), B 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反映的功率为:
(15)
同理,对于C相功率继电器,,,φrC=φK-90°,C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反映的功
率为:
(16)
B、C相反映的功率为正且为最大值,可以确保B、C相功率方向继电器可靠动作。
(2)短路点远离保护安装地点,且系统容量很大,此时ZK≫ZS,ZS≈0,则相量图
如图4所示。
图4 远离安装地点B、C两相短路时的相量图
保护安装地点的各相电压为
(17)
对于B相继电器,由于电压,较出口处短路时相位滞后30°,因此,φrB=φK-90°-
30°=φK-120°,将上述各量及α=90°-φK带入式(7),B相功率方向继电器上反映
的功率为
(18)
PB为正,可以确保B相功率继电器可靠动作。
对于C相继电器,,由于电压,较出口处短路时相位超前30°,因此,φrC=φK-
90°+30°=φK-60°,将上述各量及α=90°-φK带入式(7), C相功率方向继电器上
反映的功率为
(19)
功率PC为正,可以确保C相功率继电器可靠动作。
以上讨论验证了,采用90°接线方式时,对于线路上发生的各种相间短路,功率继电器均能可靠正确动作。
3 零序功率方向分析
3.1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的最大灵敏角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接于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上,反应于零序功率的方向而动作,其动作原理与实现方法同前述的功率方向元件,由上文对最大灵敏角的定义引申可得,零序的最大灵敏角是指为使和同相需要补偿的相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发生故障的线路,零序功率方向实际上都是由线路流向母线的。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动作判据方程为:
(20)
式中,φsen为最大灵敏角,Re[]表示取向量的实部。
或也可用内角表示为:
(21)
3.2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零序功率方向元件,以母线指向线路为正方向,线路零序阻抗角为70°时,则最大灵敏角为-110°,动作特性如图5所示。
图5 功率方向由母线指向线路的动作区(阴影侧)
4 各序功率方向元件的最大灵敏角
工程应用中,线路阻抗角和各序功率方向元件灵敏角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各序功率方向元件最大灵敏角(以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方向)线路阻抗角最大灵敏角φsen90°接线方式45°-45°60°-30°零序功率方向70°-110°
5 结语
本文就“继电保护”课程中有关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和探讨:
(1)引入“补偿”重新解读最大灵敏角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最大灵敏角的实质;
(2)明确指出了“补偿后的功率继电器应保证不改变原短路功率的方向”的原则,并验证了最大灵敏角的补偿作用;
(3)在讨论90°接线方式的动作情况时,将内角关系α=90°-φK直接代入功率方程中,避免了对α取值范围的重复讨论,使教学思路更加流畅、清晰。
本文补充、规范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尝试为“功率继电器”提供一种更易理解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陈生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贺家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武汉: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3] 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武汉: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4]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WBH-801T2-G技术和使用说明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