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31分)1.(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

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龂龂,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B•诣.太守,说如此诣:到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利:利益(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入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分析】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B句意: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诣:到C句意: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故:缘故D句意: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利:对…有好处故选:D(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均以描写议论为主”说法不正确,《桃花源记》没有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理解不正确;故选:D(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志:做标志句意:(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②重点词有:焉:于此,在这里句意: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答案:(1)B(2)D(3)D(4)①(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②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点评】“之”的用法:①闻之,欣然规往(之:代词,代指这件事)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2.(8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鉴赏能力.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早雾还未散去,长夜未尽,诗人已经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鸡未唱,马频嘶”,雄鸡尚未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颈联,树色掩映店铺在早行时更加微茫,这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诗歌尾联写自己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望月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写出早行的孤寂冷清之感.【解答】(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点评】诗歌鉴赏基本方法:(1)看题目:题目中经常会蕴藏着与主旨相关的信息.(2)看主体:①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带有固定的、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寄托;②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3)看背景:诗歌鉴赏题中,有时会有诗人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注释,一定要仔细分析,知人论诗、知事论诗.3.(6分)(三)古诗文默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