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施工部署及施工平面布置 (2)1.施工部署 (2)2 施工平面布置 (4)3 现场平面布置图 (5)(二)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5)1.土建施工 (5)2. 高(低)压柜、变压器、密集型母线槽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11)3. 电缆敷设施工方法及要点 (15)4. 桥架安装的施工方法及要点 (22)5. 柴油发电机组施工方法及要点 (24)6. 接地系统施工 (26)7. 电气设备系统调试要求 (27)(三)环境保护扬尘治理措施及对在用设施设备的防护措施并提供措施有效承诺书 (28)1、环境保护扬尘治理要求及技术措施 (28)2、环境保护扬尘治理承诺书 (31)(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1.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32)2、文明施工措施计划 (41)(五)工期计划及保证措施 (49)1、计划管理 (49)2、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 (52)3、劳动力配置计划 (54)4、主要施工机具需求计划(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配置 (56)(六)工程质量目标及保障措施 (56)1、质量目标承诺 (56)2、质量目标及量化分解 (57)3、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 (57)(一)施工部署及施工平面布置1.施工部署认真贯彻执行省、区等有关方面的建设文明工地的标准及要求,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管理、职工精神面貌等方面严格要求,在工地施工中个,按文明施工的要求,认真组织文明施工,搞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确保达到文明施工标准。
本工程须统筹安排从整体出发完成各类施工段工程内容及范围,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1.1施工准备1.1.1施工用水电:现场供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用电区域设置固定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用水由建设到单位提供总供水源,保证各个工作面的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1.1.2解决设备材料的堆放场地、机械设备摆放用电、用地。
1.1.3按施工总平面图,搭建施工临建设施。
1.1.4做好厂区的测量工作,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为放线定位做好准备。
1.1.5针对本工程重点,制定重要部位、施工难点较集中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充分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1.6认真做好施工图纸会审,重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技术调查、组织技术文件会审、编制质量计划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创优规划实施细则、检查交接、工程及材料试验检测、工程测量及技术交底等,并在中标后立即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上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立即施工,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1.2.1接收图纸资料后,复合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设计标准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会审进一步勘察施工现场,详细了解标段状况和施工环境,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上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经审核后实施。
1.2.2建立工程档案,按照我公司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分类收集整理内业资料,所有资料均由专职资料员负责整理保管归档,确保工程的可追溯性。
1.3施工机械准备按不同的施工阶段安排机械进退场,并在进场前对设备进行一次检修,调试,确保设备进场后能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施工前,运输车辆、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应调试安装到位,其他施工机械依据工序安排提前3天进场,安装调试完毕后,填写使用正常记录。
施工现场始终保持机械进退有序,最大限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1.4物资准备施工前的物资准备主要是周转材料的加工准备和主要设备、材料的订货准备。
我公司从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多年,我公司一旦本工程中标,将根据工程进度计划,从当地购买足够的周转材料确保满足本工程的需求。
我公司将选择有长期合作经验、信誉良好的供货厂家,以确保设备、材料的质量,并做到提前备货,做好工期计划的提前量,以保证工程进度。
1.4.1本工程所用的设备、材料质量都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品级和甲方代表(监理)的要求。
1.4.2 设备、材料的选择按照技术规范书中规定、满足技术要求的厂家生产,有合格证书、相关试验报告,并在复检合格后报甲方代表(监理),工程中严禁使用不合格设备、材料。
1.4.3 材料按计划采购、供应、运输,并派专人负责检查其质量。
1.4.4 制定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计划领用。
1.5人员准备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培养具有专业化、现代化、科学化、年轻化的送变电施工队伍,保障现场施工的需要,在开工前严格按照公司的培训程序,做好施工技术培训工作,并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对分部工程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现场施工人员职责明确。
开工前7日内,所有管理人员全部到位,劳务人员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上岗前由技术负责人进行全员交底,充分认识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所有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1.6其他准备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管理制度,成本、材料、劳动力、机具设备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人员目标责任制。
2施工平面布置2.1施工平面布置的要点施工的现场总平面布置尤显得重要。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甲方业主的安排,施工所用的水、电就近接入。
项目部办公地点安排租用沿线交通便利、便于工程管理地段的民房。
其他临时用地中的设备堆放场地、材料堆放场地和施工机车停放场地的具体位置、占地面积可布置于施工场地内空旷、水电接入方便的地方,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2.1.1力求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现状,最大限度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既定的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科学管理六大目标实现。
2.1.2因地制宜,在现场附近安排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场所及机具停放地。
2.1.3施工生产用水在进场前要同建设单位联系,安装临时水管,提供水源。
2.1.4施工生产用电请示业主给予安排接引,晚间加班施工也可用发电机发电。
2.1.5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要做好宣传牌、标志牌、警示牌,现场设专人监护。
2.1.6场地平整的机械设备采用租赁措施,可减少机具设备的资金投入,减少临时场地的占用。
2.1.7在设备材料堆放场地搭临时性工棚,供工人值夜,做好防盗、防火、防风、防水等保护措施。
2.2现场采取措施2.2.1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设置的电源,作为现场集中临时设施用电的来源。
2.2.2施工沿线用电则配置柴油发电机,以满足现场用电的需要。
2.2.3生活用水有集中临设处接自来水、装水表计量;生产用水就近解决。
3 现场平面布置图3.1现场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生产用房、材料堆场及库房、可燃及易燃材料存放场所、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主要施工设备存放区等。
运 输 道 路施工用机具仓库 施工区 拆除设备、电缆临时用地 设备、材料进场存放用地 办公区 员工休息区 加工区 消防器材3.2施工现场应设置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且至少有1个出入口直接或通过场外临时道路与周边永久道路连接,并满足人员疏散、物料运输、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3.3现场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应相对独立,不应相互混杂。
施工现场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应分类堆放、存贮。
3.4固定动火作业场不应布置在施工现场办公用房、住宿用房、可燃材料堆场、易燃易爆物存放库房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5易燃、易爆物应按其种类、性质分别设置专用存放库房。
(二)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1.土建施工1.1 变配电室地面及设备基础制作标高测量应与建设单位密切配合,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轴线、标高作为基准点,测出电气设备就位处地坪的标高基准点,找水平使基础型钢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变配电室地面制作,室内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直流屏、控制柜及通信柜等设备的基础制作、预埋槽钢、接地系统、局部消防封堵、金属件预制等。
自变配电室内地面下最高处结构标高以上至室内配电室地面及地面预埋件,变配电室地面最终高于室外走廊最终地面50mm。
地面下部分由整体建筑施工单位负责。
如地面下为老土或夯实后垫层,配电室混凝土面厚度不小于200mm,变压器外壳轮廓正下方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300mm。
1.1.1 地面用料做法(1)140厚C20(变压器下200厚C25)细石混凝土,表面撒1:1水泥砂子随打随抹光(2)素水泥浆一道(3)60厚(变压器下100厚)C15混凝土垫层(4)150厚碎石灌M5水泥砂浆(5)素土夯实1.1.2 施工注意事项(1)地面平整度及预埋金属件的平整度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2)基础槽钢的安装、要求校平校直后再进行安装,高出地面10mm保证槽钢在同一平面内、横平竖直。
(3)变压器、高低压柜等设备基础应一次性浇筑。
变压器、高低柜基础槽钢预埋前应焊接锚固件。
(4)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应满足《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它相关规范要求,本技术规范书不再列举规范内容及名称。
1.2 电力排管及电缆井技术条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电缆分册》及供电部门当前要求,满足当地供电部门施工及验收要求,最终以供电部门验收要求为准。
电力排管及电缆井施工时还应满足规划部门要求,施工过程中涉及园林、交通、市政、城管等部门的及时与上述部门报告,取得许可后在进行施工。
1.3电力隧道院内柴油发电机系统用电力隧道,技术条件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电缆分册》及设计图纸要求。
施工开挖前应提前了解可能存在的隐蔽管线,避免因工程实施对历史遗留状况造成破坏从而引起的各种损失。
提前掌握院内其它并行工程的施工状况及进度,避免因任何一方原因而造成另一方工程无法实施。
施工期间应根据天气状况,进行相应防护措施,避免因降雨造成地基损坏而造成损失。
1.3.1沟槽开挖(1)按照设计要求,沟槽开挖采用放大坡的方式,坡度1:1.15。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槽以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
(3)按设计图纸要求和测量定位的中心线,依据沟槽开挖尺寸,撒好灰线。
(4)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管线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应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熟悉机械挖土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与测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与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及放陡坡。
(5)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
每层土开挖长度控制在20~30米,同一层土先挖中间,后挖两侧。
边坡防护采用放大坡的方式,坡度1:1.(6)机械挖槽,应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和破快,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20cm左右一层不挖,用人工清底(机挖人清)。
(7)沟槽开完必须符合以下规定:沟槽的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及方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