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 初级师微生物检验技术 专业知识 真题

2013年 初级师微生物检验技术 专业知识 真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均匀混合液体时需要使用A.恒温水浴箱B.微波炉C.烤箱D.振器E.培养箱2.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病毒的分离和鉴定需要组织细胞或动物接种和传代B.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性不存在任何选择性和特异性C.用于病毒分离的材料包括传代病毒培养物和采自发病或死亡动物的标本D.分离或鉴定后的病毒经过冷冻干燥后可以长期保存E.组织培养细胞接种病毒首先选择敏感细胞3.不宜冷藏的细菌是A.流感嗜血杆菌B.百日咳鲍特菌C.牛布鲁菌D.脑膜炎奈瑟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4.不可以加热的器皿是A.烧杯B.三角瓶C.试管D.容量瓶E.蒸发皿5.动物在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如果该抗体能与相应的病毒粒子特异性地结合,使后者丧失感染力,这种抗体就称为中和抗体。

根据这一原理,用已知的病毒或病毒抗原,可以测知病人体内中和抗体的存在及其效价,这项指标可以反映的机体特性是A.病毒侵袭力B.病毒感染力C.抗病毒感染的免疫能力D应激能力E.敏感性6.使用离心机时,不正确的是A.离心机应放置在平稳、厚实的水平台上B.离心管连同装有样品的沉淀管应先用天平完全平衡C.开机前,应盖好顶盖D开机前,应将速度钮调至所需转速,然后再开机E.定期检测电刷及整流子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7.不能用于培养病毒的方法是A.细胞培养B.鸡胚尿囊接种C.鸡胚卵黄囊接种D.动物接种E.人工培养基培养8.观察细菌的运动性,可用A.液体培养基摇动培养B.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培养C.液体培养基中静止摇动培养D.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培养E.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9.培养L型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A.高营养B.高pH值C.低湿度D.高渗透压E.低pH值10.需避光保存的试剂存放一般用A.三角瓶B.棕色瓶C.试管D.干燥管E.量筒11.一般阳性样品发出报告后,处理样品时间为A.及时处理样品B.2d后C.3d后D.90d后E.180d后12.关于疑似禽流感感染的标本的运输,错误的是A.特殊容器,三层包装B.外包装贴有专门生物危害标志C.运输过程双人参与D.只要一个人运输即可E.运输容器内装有冰袋或干冰13.关于伤寒沙门菌,错误的是A.脲酶试验阴性B.枸橼酸盐利用阴性C.吲哚试验阴性D.动力试验阴性E.硫化氢试验弱阳性14.吲哚试验主要用于鉴定A.球菌B.肠杆菌C.分技杆菌D.非发酵菌E.放线菌15.Northern印迹可用于检测病毒的A.衣壳蛋白质B.DNAC.RNAD.复制酶E.组蛋白16.检测轮状病毒时,夹心ELISA法检测的是A.血清标本中特异性抗体B.血清标本中轮状病毒C.粪标术中的特异性抗体D.粪标术中轮状病毒E.痰标本中轮状病毒17.培养病毒所用的细胞为A.原核细胞,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等B.原核细胞,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等C.原核细胞,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等D.原代细胞,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等E.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二倍体细胞等18.观察时不需特殊染色法的细胞结构或成分是A.细胞色素B.芽胞C.鞭毛D.荚膜E.异染颗粒19.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下最低的是A.BSL-1B.BSL-2C.BSL-3D.BSL-4E.BSL-520.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屏障由几级组成A.2级B.3级C.4级D.5级E.6级21.大量活菌操作时应在BSL-3级实验室进行的细菌是A.蜡样芽胞杆菌B.幽门螺旋杆菌C.炭疽芽胞杆菌D.麻风分枝杆菌E.白喉棒杆菌22.革兰染色的步骤为A.固定-结晶紫-酒精-碘液-沙黄B.固定-沙黄-碘液-酒精-结晶紫C.固定-结晶紫-碘液-酒精-沙黄D.固定-碘液-结晶紫-酒精-沙黄E.固定-沙黄-结晶紫-酒精-碘液23.甲型肝炎早期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A.IgAB.IgGC.lgMD.IgDE.IgE24.双糖铁培养基属于A.基础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营养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厌氧培养基25.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需要枸橼酸钠溶液,枸橼酸钠的作用是A.促红细胞凝集B.凝集红细胞C.去除白细胞D.溶解白细胞E.避免红细胞凝集26.大肠境希菌的典型生化反应是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和A.IMViC++――B.IMViC+-+-C.IMViC+――+D.IMViC-十-+E.IMVi C――++27.关于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28.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采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立即采取,第二份采取时间是发病后A.1~2月B.2~3周C.3~4周D.4~5周E.6~8周29.冻干保存菌种时,加入的稳定剂是A.甘油B.石蜡C.脱脂乳D.缓冲液E.酒精30.常用于组织培葬的人工综合培养液为A.MEM和生理盐水B.RPM I 1640和生理盐水C.MEM和RPM I 1640D.MEM和PBSE.RPM I 1640和PBS31.酶联免疫检测仪是检测有色产物的A.遮光度B.吸光度C.散光度D.折射光度E.反射光度32.采用PCR方法鉴定病毒株种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引物的特异性B.核酸提取C.扩增温度D.体系配制E.循环次数33.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包括A.细菌素B.抗毒素C.抗生素D.侵袭性酶E.内毒素34.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A.相差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荧光显微镜D.暗视野显微镜E.偏光显微镜35.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基于哪一种原理建立的A.特异性受体结合病毒B.细胞膜的选择性C.病毒的黏附力D.病毒融合细胞E.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现象36.可杀灭微生物的仪器是A.超净工作台B.烤箱C.离心机D.超低温冰箱E.振荡器37.关与超净工作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无菌操作台B.工作台是采用层流技术净化空气C.外界风力大小对工作台无影响D.净化台应单独使用专门开关和保险并设断相保护装置E.使用前应先开紫外灯消毒,并开机运行10~20min以净化操作区38.在分离病毒的过程中,如果标本不是无菌采集的,最好用多大孔径的滤器除菌A.1μmB.0.45μmC.0.30μmD.0.22μmE.0.05μm39.荧光显微镜的荧光激发光源是A.抛物面聚光器B.环状光阑C.高压汞灯D.双色束分高器E.激发滤片40.厌氧培养的焦性没食子酸,其作用是A.抑制染菌生长B.吸收氧气C.中和作用D.干燥作用E.消毒作用41.缝隙采样器为A.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B.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C.气旋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D.过滤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E.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42.常用于组织培养的人工综合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A.氩基酸B.糖类C.胰蛋白胨D.维生素E.辅助生长因子43.不能在普通培养箱中培养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空肠弯曲菌C.大肠杆菌D.鼠疫杆菌E.霍乱弧菌44.生物安全柜在放置时应与墙面至少保持A.10cmB.20cmC.30cmD.40cmE.50cm45.细菌学检验中,细菌分离培养时用的器材是A.小倒管B.平皿C.滴定管D.培养瓶E.容量瓶46.细菌学检验中,细菌染色液常装于A.滴定管B.试剂瓶C.试管D.培养瓶E.滴瓶47.同体食品进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时,对样品进行处理常用A.烧杯B.载玻片C.平皿D.小导管E.研钵48.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适于培养A.鼠疫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白喉杆菌D.大肠杆菌E.副溶血性弧菌49.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设计的显微镜是A.普通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D.荧光显微镜E.电子显微镜50.关于实验室仪器的使用,错误的是A.超净工作台在使用时应打开紫外灯消毒,以保证操作区的净化B.生物安全柜可提供样品和工作人员的双重保护C.在使用时离心机应将离心管连同装有样品的沉淀管用天平完全平衡D.细菌和真菌不可在同培养箱内培养E.在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前应调零51.Vero细胞已被应用于多种病毒疫苗的生产,Vero细胞是指A.原代地鼠肾细胞B.人二倍体细胞C.中国地鼠卵巢细胞D.原代鸡胚细胞E.非洲绿猴肾细胞52.微量滴定管的精度为A.0.5mlB.0.05mlC.0.005mlD.0.0005mlE.0.00005ml53.食品采样时检样是指A.以25g为准的小样B.以50g为准的小样C.以50g为准的中样D.以200g为准的中样E.一整批的大样54.暂时不能检查或分离培养的病毒标本,应将标本放入A.常温保存B.70℃保存C.-50℃保存D.40℃保存E.20℃保存55.脑膜炎奈瑟菌生化反应不具有的特征是A.发酵葡萄糖B.发酵麦芽糖C.产酸不产气D.发酵蔗糖E.不发酵乳糖56.超声波清洗仪的使用原理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液化作用B.超声波的去污作用C.超声波和金属器皿的共振作用D.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E.超声波的清洗作用57.荧光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A.物体本身B.细胞生长C.衍射光图像D.细胞增殖状况E.细胞化学成分58.通常在人工综合营养液中加入哪种物质来调节pH值A.HEPES溶液B.血清C.必需氨基酸D.Versen溶液E.维生素59.适用于军团菌培养的是A.麦康凯琼脂培养基B.活性炭酵母琼脂培养基C.马铃薯琼脂培养基D.罗氏改良培养基E.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60.低温保存菌种时培养基中常加稳定剂,不属于常用稳定剂的是A.甘油B.二甲基亚砜C.脱脂牛奶D.石蜡油E.蔗糖61.关于菌种的保存,说法不正确的是A.菌种不及时传代会造成菌种死亡B.传代保存的方式易造成菌种发生突变而失去原来的特征C.菌种只要经常传代就不会失去原始性状D.冷冻的菌种在使用时须复苏E.冻干的菌种长期保存后仍保持原始的遗传特征62.为保证菌种的使用与安全,需要保存冻干菌种至少A.5支B.4支C.3支D.2支E.1支63.人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属于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自然主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免疫64.属于DNA病毒的是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巨细胞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65.关于三级生物安全柜的说法,错误的是A.柜体完全气密B.可提供工作人员、环境和样品的保护C.通过连接在拒体的手套进行操作D.使用前点燃酒精灯E.适用于高风险的生物实验66.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标本从发病之日起最多不能超过A.2天B.4天C.7天D.10天E.12天67.人工合成培养基在配制生长液时所加的成分对细胞生长影响最大的是A.抗菌素B.谷氨酰胺C.HEPES溶液D.血清种类E.碳酸氢钠溶液68.细菌分型系统不包括A.血清分型B.生化分型C.代谢型D.噬菌体型E.形态学分型69.诊断已知的病毒疾病,以及研究和发现新的未知病毒的有效手段是A.免疫电镜法B.X射线晶体衍射洼C.超速离心法D.光学显微镜E.超过滤法70.细胞培养中细胞代谢产生的各种酸使pH值下降,培养渡中的碳酸氢钠能够维持细胞培养液中pH值的正常是因为A.产生O2B.产生钠离子C.产生CO2D.产生阴、阳离子E.作为平衡盐71.关于戊型肝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目前常用的HEV感染实验室诊断主要采用检测患者血清抗HEV抗体和检测HEV 核酸B.血清抗HEV IgM阳性或者恢复期血清抗HEV IgG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以上,提示患者处于恢复期C.戊型肝炎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是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有黑猩猩、绒猴、恒河猴等D.应用RT-PCR检出患者血清、胆汁和粪便中的HEV RNA是诊断急性戊型肝炎特异性最好的方法E.目前商品化的HEV抗体ELISA检测试剂采用的抗原是HEV重组蛋白或者合成肽72.用显微镜检验已染色的标本最合适的亮度是A.很强B.稍强C.极弱D.稍弱E.缩小光圈亮度73.诊断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常用病毒分离法,可采集的标本是急性期患者的A.咽拭和粪便B.血液和眼结膜分泌物C.粪便D.眼结膜分泌物E.咽拭74.立克次体的分离培养主要采用A.BHK细胞B.HeLa细胞C.乳鼠脑内注射D.豚鼠原代肾细胞E.鸡胚75.病毒学检验中,最不合适病毒的分离与箍定的是A.体液标本B.媒介生物标本C.环境标本D.组织标本E.宿主标本76.关于细胞培养时需要的气体,正确的是A.仅需氧气B.无需氧气C.仅需5%CO2D.仅需10%CO2E.5%CO2的有氧环境77.从食品采样标本中分离目标细菌,采用的培养基是A.鉴别培养基B.高营养培养基C.普通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增菌培养基78.关于荚膜染色,错误的是A.一般染色时荚膜在染色背景与菌体之间形成透明的不着色区B.革兰染色容易观察到细菌荚膜C.使用含结晶紫的染液,菌体为紫色,荚膜淡紫色或无色D.使用含复红和美蓝的染液,菌体为红色,荚膜为蓝色E.一般染色法不易使荚膜着色79.七叶苷水解试验主要用于鉴别A.沙门菌和志贺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C.肠朴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D.D群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E.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80.白喉杆菌的毒力鉴定根据是A.菌体的异染颗粒特征B.吕氏血清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特点C.亚碲酸钾平板上菌落特征D.Elek平板试验E.锡克试验81.用于短期保存细菌最常见的培养基为A.平板培养基B.高层半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选择性培养基E.斜面培养基82.关于噬菌体在医学上的用途,错误的是A.用于抗病毒感染的治疗B.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细菌C.用于细菌的分型D.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实验工具E.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83.在几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生物安生标志A.IB.IIC.ⅢD.ⅣE.V8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A.1/2B.2/3C.3/4D.4/5E.5/685.某实验室的离心机近期使用一直正常,在位用时发现机体震动剧烈、响声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A.负荷不平衡B.转子术身损伤C.使用了不合格的试管套D.离心机重量不平衡,放置不对称E.转轴上端固定螺帽松动,转轴摩擦或弯曲86.在新鲜斜面培养物上倒入一层无菌石蜡油,置4℃冰箱,细菌一般可保存A.1~2个月B.3~6个月C.6~9个月D.1年E.3年87.某女,45岁,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微生物病原菌检测过程中感染了病原微生物,下列操作中最有可能是其感染原因的是A.使用生物安全柜提前打开紫外灯运行20分钟B.安全柜内摆放的物品呈横向一字摆开C.在安全柜前操作面使用震荡仪器平衡失败D.工作台放在洁净度较高的室内,不受外界风力影响E.安全柜内移动物品时,从低污染性物品向高污染性物品移动二、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