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方法记忆这个世界——浅谈历史记忆方法----胡声华人生在世,是什么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金钱?地位?还是。
是知识!又是什么决定了你知识量的大小?学习时间的长短?知识的难易?还是。
是你的记忆方法!信息社会,一个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这里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历史记忆方法。
(一)问答式记忆法。
两人或多人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加强记忆的方法。
主要运用心理学中适当压力可转化为有效动力的原理。
实验表明,在适宜的压力下,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提高办事效率,加深记忆印象。
此方法需要注意三点:①问的规范。
尽可能以学科术语提问,我们需要与三年后的高考接轨。
高考提问方式具有很高的规范性。
②问的巧妙。
问的有艺术,不问低级问题。
问需要转换能力才明白的问题,不要问的毫无技术含量。
最重要的是你要将心比心,假设自己就是高考命题者,你会如何创设问题。
③问的有效。
多围绕一些重点知识提问,不问无关紧要的题目,时间宝贵,浪费有罪!当然,你想锻炼自己出怪题,出奇题的能力除外。
注:这种方法很多同学会,但是受外界条件限制(如时间不足,缺少合作者,或者场内禁止喧哗等)不便实施,建议有些时候可自问自答,针对一段内容,自己设置问题,针对一个问题,自己设置答案,既锻炼了答题能力,又锻炼了出题能力,这种记忆方式最灵活,可问人,可问己,可出题,可答题。
(二)压缩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对一段内容的主题及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概括,然后用一个或几个恰当的词进行压缩,从而提高记忆质量。
背诵时只记压缩词,考试时再从压缩词扩展,复原本来内容。
如《南京条约》内容可压缩为“割地,赔款,开户,关税”。
如《天津条约》可压缩为“两种人,两种船”。
如《北京条约》可压缩为“华工赔九两天”。
如《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压缩为:“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
”如“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同学们总容易混淆,可以归纳为:“历代敕令法典看,人财诉讼总论翻;学说解释在汇纂,查帝又把新敕传”。
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三个“一”:一弱 (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强(无产阶级革命性强)、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如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掌握基本史实后,得出结论:二月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如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①一个真理,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③三次伟大转变,从双半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记忆:三次“拨乱反正”(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次领导集体),一次“改革开放”注: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几乎任何一段繁杂的文字都可以进行压缩,但它更多用于内容性的记忆,记一些大会内容,条约内容,改革内容非常有效。
但是要记住,概括归纳的要尽可能全面,可以给你思维上的提示。
(三)逻辑思维记忆法。
把一些复杂的信息纳入一套逻辑之中,使其符合人的思维特点,让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性,日后一旦展开思维就自然而然能呈现相对应的内容。
何为逻辑?逻辑是具有连接关系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具有完整性,严密性,但有正确错误之分。
世界上逻辑体系不少,有因果逻辑,正反逻辑,跳跃逻辑等等。
我们活在世上,对万事万物做出判断,都要依靠逻辑。
历史最主要的逻辑思维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如讲到鸦片战争,就马上要想到: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它实质是什么战争?它的过程是怎样的?结局怎样?结局对中英各有什么影响?如讲到太平天国起义,就马上要想到: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它是一个怎样性质的事件?它的发展过程如何?其中有什么重要的人和事?对它该作如何评价?等等。
如说到原因,可以从动力层面找原因,想到内因+外因。
也可以从内容层面找原因,想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政策。
还可以从纵向深度层面找原因,想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这三种逻辑各有千秋,一个原因题目,若能用这三套逻辑综合思考,进而熟能生巧,那分析原因型题目可以无忧也。
如秦朝灭亡原因,其四大原因“始皇残暴”“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土地兼并”这四点如何纳入一套逻辑中?设想你身为秦国农民,要种地“土地兼并”无地可种,就算有地“徭役繁重”没时间种,不种也不行“刑罚严酷”必须得种,没法活要造反“始皇残暴”会镇压,所以你在秦朝没活路。
这就是一套逻辑,只不过这套逻辑是你自己假设出来的。
注:逻辑思维记忆法是最重要的记忆法,因为只有符合人的逻辑思维,你才会自然而然的记住,又牢又快。
绝大多数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逻辑(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当我们掌握了这些逻辑,我们就能很好记住这些事物。
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些很可靠的逻辑的总结和提炼,望学生一定要多去思考,多探索,完善自己的逻辑体系。
(四)思维模式记忆法。
把一些复杂的,看起来零碎的,联系不大的知识编入一套固定的,有章可循的思维模式中去。
日后,一旦运行这套思维模式,相关内容就自然浮现。
思维模式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而逻辑思维是灵活的。
二者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但模式思维本身需要你去记忆,比如记原因,原因答题模式有内外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你得先把这些项记住,然后才能把具体内容对号入座。
如评价题,往往是先定性,确定性质,然后说作用(经济+消极),地位,影响。
这是一套思维模式。
如分析宪法内容,往往是先规定国家性质,接下来是权力分配(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属于谁,当然分法不同权力不同,有三权分立,也有五权分立的,那就不是立法,司法,行政权了),重要原则(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行什么原则,国家机构之间实行什么原则),公民的权利义务及自由,是否有明显缺陷等等。
这也是一套思维模式,把相应内容填充到模式中,那就很容易记忆了。
注:更多的思维模式在材料题简答题答题模式详细谈到,可以去参考。
思维模式记忆法很系统,完整,最主要用于简答题内容的记忆。
最好和逻辑思维记忆配合使用。
(五)关键词记忆法。
通过记住一段复杂文字中关键词(字)来加强记忆的方法。
关键词(字)起线索的作用,提纲挈领,引出相关内容。
此记忆方法比较重要,主要用于记忆动+宾结构的句型。
如代议制的作用:防止专制独裁,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调节本国资产阶级统治者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保证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稳定。
提炼关键词,记住“防止”“促进”“调节”“保证”就行了。
如记分封制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提炼关键词,记住“镇守,作战,纳贡,朝觐”,到考试答题时再展开就可以了。
如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指南针出现在战国,应用于北宋,南宋传入阿拉伯后再传入欧洲;汉代为火药的发明准备条件,东晋已经提到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唐朝《金刚经》是迄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萌发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成熟于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到新的高度。
注:此记忆方法更适合记一些动宾结构的句子,记忆历史事物的作用很管用。
它跟归纳记忆法的区别是归纳记忆法需要自己去总结归纳,而关键词记忆法只需要提炼关键词。
建议在关键词之间引入逻辑,记牢关键词很重要。
(六)联想记忆法。
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
分为:接近联想(时间空间上相近的事物);相似联想(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对比联想(完全相反的事物);因果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
通过联想记忆记住一类或几类事物,不但记的多,而且记的巧。
如谈到选官,用官制度。
从时间上进行联想,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春秋战国时代的任人唯才,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明清的八股取士。
如谈到资产阶级革命。
从空间上联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印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等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我们可以时间,战国时受冷落——秦受压制——西汉确立为思想正宗——宋代儒学新发展,形成程朱理学——明清之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然后想想,各时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注意)如《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中“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它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然后记住重大的发明。
如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如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
如: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如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
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
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
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如有人在记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时,将原本无意义的数字串8848 13联想谐音为"爬,爬,死爬,登一山",印象深刻,经久不忘,比单纯机械记忆数字不容易遗忘得多。
注:联想记忆法需要你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留心不同事物的异同,记忆时思维尽可能发散。
(七)比较记忆法。
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物的特征比较,加深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
跟联想记忆法关系密切,一般是先联想起,然后比较,最后记忆深刻。
对比较题有奇效,是一套好方法,关键是要找出比较标准。
谨记,比较无处不在。
如记宪法,可以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宪法》,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强记忆,促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