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理论考试模拟试题C 卷一、填空题1.矿井瓦斯事故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 4 ,它是 无 色 无 味、 容易 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其较空气密度 轻 , 微 溶于水。
其化学性质 较 稳定。
但遇火与氧气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22222CH O CO H O Q +−−−→++↑点火。
从理论上讲,爆炸最猛烈的甲烷浓度是9.5% ,在常温常压下,其爆炸浓度范围为5%~16%。
2.矿井瓦斯抽放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减少井巷瓦斯涌出量,二是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降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 、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 和 安全防护措施等四项内容。
5.国家提出的瓦斯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指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6.掘进巷道贯通前,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 前、其他巷道在相距20m 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7.我们通常以矿井相对瓦斯涌山量和涌出形式,将矿井瓦斯等级分为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8.发动典型突出的主要作用力是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联合作用,通常以地应力为主,瓦斯压力为辅,实现突出的基本能源是煤(岩)体内积蓄的高压瓦斯能 ;发动与实现压出的主要作用力是地应力,而瓦斯压力和煤体自重是次要因素,压出的基本能源是煤岩体内积蓄的弹性能。
矿井中,最容易产生突出的工作面是石门揭煤掘进工作面。
9.瓦斯在煤层中主要以两种状态存在,在渗透空间内的瓦斯主要呈 游离或自由 状态,称为 游离 瓦斯或 自由 瓦斯;另一种瓦斯存在于微孔内或在微孔表面上及在煤粒子内部占据着煤分子结构的空穴,这种瓦斯习惯称为 吸附 瓦斯。
煤层中瓦斯由前一种状态转化为后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吸附 ,由后一种状态转化为前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解吸 ,通常以“△P ”来作为衡量这一过程的指标,习称 瓦斯放散初速度 指标,它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10.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如下: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 2 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 3 次;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有瓦斯喷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11.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12.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或注销。
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 ℃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 %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 %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1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14.矿山救护队值班员必须24 h值班。
听到警报后,矿山救护队必须在1 min内出动;待机小队立即转入值班。
发生的事故为火灾、瓦斯或煤尘爆炸及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待机小队应与值班小队一起出发。
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 6 人,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氧气压力不得低于 18 MPa,并按规定佩戴和使用。
救护小队必须携带1台全面罩氧气呼吸器和不低于 18 MPa压力的2个备用氧气瓶,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和备件袋。
进入灾区从事救护工作时,任何情况下氧气呼吸器都必须保留不低于 5 MPa的压力;发现有队员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必须立即撤出。
15.《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各处瓦斯浓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采用符合《规程》要求的串联通风时,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0.5%。
个别井下机电硐室,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可设在回风流中,但在此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并安设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 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范围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工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因为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
因临时停电或其它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首先必须检查瓦斯,证实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不超过1.5%时,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订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且采区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16.“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7.国家提出的瓦斯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指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18. 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19.根据“三同时”原则,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0.用人单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三种形式。
“三级”教育是指:“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
“四新”教育是指:“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变换岗位教育是指:“企业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
二、判断题1.排放瓦斯时,应估算独头巷道中积聚的瓦斯浓度、排放瓦斯量、供风量和排放时间,制定控制排放瓦斯方法,严禁“一风吹”,确保排出的风流在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CH4浓度不超过1.5%,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
(√) 2.合理的、稳定的矿井通风系统,不但有利于防止瓦斯积聚,而且一在发生事故时,也有利于控制事故范围,也有利于救灾。
(√)3.为快速掘进,无论煤层突出危险性大小,各矿都应大力推广震动放炮,然后采取其它任意的防突措施。
(×)4.瓦斯爆炸只能在高瓦斯矿井中发生,不会在低瓦斯矿井中发生。
某处发生一次爆炸后,瓦斯和氧气都会耗净,不会发生连续爆炸。
( ×) 5.为严防重大瓦斯事故,局、矿长要对“一通三防”全面负责,是第一责任者。
总工程师在局、矿长领导下,对“一通三防”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直接负责。
( √)6.瓦斯突出只会埋没人员或使其窒息,因此,如果人员不在现场,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事情。
(×)7.凡是有利于降低地应力及其梯度、瓦斯压力及其梯度和改善煤体结构性能的所有措施,均有利于防止突出的发生。
(√)8.为真正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各矿要大力推广党、政、工、团齐抓安全,采、掘、机、运、通等各部门齐抓“一通三防”的群监群管的安全管理模式。
(√) 9.瓦斯煤尘事故只可能发生在安全状况一直不好的矿井,已获得“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的矿井绝不会发生事故。
( ×)10.矿井瓦斯爆炸有时会导致煤尘爆炸。
(√)11.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3次。
( ×)12.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层时,绝对不允许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 )13.在排放瓦斯时,凡是受排放瓦斯风流可能影响的硐室、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风流切断安全出口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撤人、停止作业,设警戒。
(√) 14.井下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范围内,CH4浓度不超过1.5%,巷道中风量又小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时,在安装“三专两闭锁”装置的前提下,可让其正常运转。
(×)15.利用矿山统计法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时,预测精度取决于原始统计资料的精度和预测区域同已采区与的采矿、地质条件的相似程度。
( √) 16.在保证封孔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扩大钻孔直径、提高抽放负压,均有利于提高抽放效果。
(√)18.一般来说,在煤层群开采时,首采层或首采分层的瓦斯涌出量较大,故工作面的配风量也应相应地增加。
( √)19.《防治煤和瓦斯突出细则》中所列的各种防突措施,是经长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各矿可不分条件,任意采用。
(×)20.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尽量不要留煤柱,非留煤柱不可时,在影响范围内,应加强防突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21.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是由煤层原始赋存条件所决定的,井下采掘作业,只可能使突出危险性减少或丧失,不会使突出危险性增大,更不可能使非突出煤层变为突出煤层。
( ×)22.在突出危险煤层中作业,只要实施了防突措施,就不会产生突出。
( ×)23.一台局部通风机不允许同时向两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掘进巷道相互贯通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停止一端的掘进,但不得停风。
( √)24.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