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学科课例研究主题:
低年级朗读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主题确定分析】(说明所选课例)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变化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第一次试讲教师:
第一次关键事件
【情景与描述】
片段一:
师:小蚂蚁到底出什么事了?需要这么多小伙伴的帮助,咱们一起走进美丽
而宁静的夏夜中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夏夜水池的风景图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
师:水池里静悄悄的,突然传来一阵呜呜的哭声,睡莲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只见那根水草在水面上晃来晃去,眼看小蚂蚁就要掉进池塘了,睡莲的心里多着急呀,谁能来读读睡莲说的话?
(出示课件:小蚂蚁趴在水草和睡莲的图画)
生:小蚂蚁,你怎么了?
(读得不够着急)
师:想想,你就是睡莲,看见小蚂蚁就要掉进水里,多危险啊,能再着急一些么?
生:小蚂蚁,你怎么了?
(学生绘声绘色地读)
师:睡莲真着急呀,我听出来了。
你们着急么?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全班齐读)
师:这时,可怜的小蚂蚁听到睡莲关心他的话,会怎么回答睡莲呢?谁来读读。
生: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读得有感情)
师:我听出来了,这是一只着急的特别需要别人帮助的小蚂蚁。
你读得真好!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师:看到这样危险的小蚂蚁,你们和睡莲一样着急吗,那咱们再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吧。
男生读小蚂蚁,女生读睡莲,咱们一起读旁白(配上音乐)。
片段二:
师:是啊,小蚂蚁多危险呀,他的小伙伴都来帮助小蚂蚁,是怎么帮助的呢,我们看看课文的4~13自然段,你们想读吗?在小组里分角色读4~13小节。
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读得最好?
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组员主动申请角色,小组长协调分配。
分到角色的
学生,读得很有兴趣。
此时,老师走进学生中去,聆听他们朗读,并说自己的想法。
师:小蚂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咱们闭上眼睛一起去送送小蚂蚁吧。
边听边想象你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师范读课文的14~16自然段。
生:我看见了青青的假山和绿绿的草坪。
师:恩,假山和草坪,这个夏夜的景色真美。
生:我看见蜻蜓和萤火虫都在帮助小蚂蚁,萤火虫为在他们前面点起了小灯笼。
师:你想的很好,你看见了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生:我想到了,小蚂蚁的爸爸妈妈看见了小蚂蚁回家了,非常高兴,还对小蜻蜓和萤火虫说:“谢谢你们送小蚂蚁回家!”
师:是啊,这个夏夜不仅景色美,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心更美,咱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个小节吧。
(配上音乐和画面)
【教学反思】
在这几个教学片段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爱读,从而达到美读。
一、注重体验,平等交流
师生都通过角色互换去体验,感悟情感。
当学生读睡莲说的话朗读不到位时,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睡莲,去体验睡莲当时的心情。
教师作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做到情感交流。
这此时学生的朗读是由内向外的心灵流露,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结果,而不是强加于学生,停留在语气轻重缓急上的朗读。
二、方式多样,全面促进
老师采用了自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合作读,指名读,想象读的方式。
自读是为了熟悉体会课文;比赛读为了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互相激励提高;指名读是为了能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想象读则是为了启发学生想象,促发学生创新。
其中通过分角色合作读的方式能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
三、创设情景,身临其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教师是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的使用落到了实处。
夏夜的美景图,舒缓优美的音乐和教师的语言,把学生的心带入那美丽而宁静的夏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做了好的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