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当好一个物理教师

如何当好一个物理教师

如何当好一个物理教师如何教好物理,如何教好学生?这是你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你们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们都想当好一个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

我认为要当好一个物理教师,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做到下面“四要”。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既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又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一个崇高的使命、一个无懈的追求。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教师不管他教什么课程,要做到受学生欢迎和喜爱,首先靠的是师德,靠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靠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所教学生的热爱。

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没有教育,就没有民族和社会的进步;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国家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

所以教育事业非常重要,教师的工作非常崇高,人民教师,无限荣光!我是很喜欢、很热爱教育这个事业的,从当教师那一天起,我自己就立志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就立志当好一名教师。

过去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我认为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能够创造辉煌的事业!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这就是一个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每当看到或得知自己教过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这个奖那个奖,每当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对自己教学的肯定评价,我都会感到无限的宽慰,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一个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努力探索教育规律,不懈地钻研业务,持续地自我完善,以饱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正如人们所说的,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流出来的是血,从一位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的教学对象或者说服务对象是学生,要教得好或者说服务得好,就要了解学生。

学生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时时刻刻都处于动态之中,只有即时地、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

而要了解学生,我就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情同朋友,我们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真实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要以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师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以富有真情、激情的教学情感去打动学生。

这些都是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出来。

娓娓动听的讲课、循循善诱的引导、亲切和蔼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微笑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上课十分投入,就像一个演员进入了角色一样。

课后我非常认真批改作业,从来不是打个√打个×就完事。

学生做错的地方,我都加以指出,写上批语,说明应该怎样做。

在个别学生的作业本中,我写的红字比学生写的黑字还要多。

有些学生说,“黄老师是他所遇见的最为认真批改作业的老师之一,自己再不认真做作业也实在对不起老师了”。

教师不应靠板脸孔、摆资格,训斥学生,而是应该凭自己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赢得学生的好感、尊重和信任。

我对待学生的座右铭是“真情、认真、正直、公平”。

我在课堂内外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都抱着积极、热情、尊重、信任的态度,绝不带有偏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

对学习有困难、成绩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我甚至会更加的亲近,对他们更加的关心。

在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回答问题,不管他们是否答错,我都加以鼓励。

答对的,我让其他学生为他鼓掌;答错的,我也加以表扬,首先肯定他(她)的积极的、敢于发表意见的学习态度。

他们不会因为答错而蒙羞,反而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感到自豪。

在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我都极少到教师休息室,而是走到学生之中,利用短短的十分钟和他们交谈。

了解他们的姓名,从什么地方来?家里情况如何?课是否能听懂?对教学有什么意见?等等,也即时、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我平时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娱乐、一起包饺子、一起登山……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即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在和学生交往中,学生看到老师态度真诚,他们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也坦诚地对待老师。

师生之间无拘无束,无所不谈,谈国事、谈家事、谈学习。

我也就能在交谈中记住了很多学生的姓名,了解了很多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听取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理解自己教学上存有的问题,进一步搞好教学协助是极大的。

很多学生我隔了多年之后还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对此他们表示惊讶。

一些学生毕业已多年了,到现在还通过各种方式和我保持联系。

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之爱,则吾之爱。

”当学生对老师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爱戴,就会由喜欢老师,也从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之中。

有了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就容易活跃,教学信息传递就畅通,更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

二、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遵循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和出发点。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即时更新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

所以你们今后要认真、努力地学好这两门课程。

过去比较流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当今比较流行的是“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是建立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基础上的理论,它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小白鼠放入箱内,它饿了就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说明了它已经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食物即是强化物,使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强化训练”、“题海战术”就是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而设计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和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学习者把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从而扩展了自己的认知结构;“顺应”是学习者对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无法实行同化,于是学习者就重组与改造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够整合外来的信息。

所以“顺应”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称为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称为图式改变。

由此可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简单地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学生的知识并非单纯由外部刺激、靠灌输就能获得的,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按照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者,而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授与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动者。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升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水平。

当然,知识是水平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水平,脱离了知识的传授,素质和水平的培养就是空的。

所以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的同时,千万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的传授。

教师永远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但仅是一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而是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去的教学把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而对另外两个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得不够。

当然物理课不是纯粹的德育课,我们要把情感和世界观的教育寓于物理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无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诚实合作、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的科学态度,建立起唯物辩证主义的世界观。

物理学有它的结果,也有它的过程。

它的结果表现为知识,而它的过程则蕴含着方法,蕴含着智慧。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是构建物理图象的基本要素。

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

协助学生理解好每个物理概念是带领学生走入物理学殿堂的第一步。

在教物理概念时,不要仅仅把概念和盘托出,要学生熟记,而是要讲清每一个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它的内涵。

我经常用设问教学法来讲物理概念,讲清物理学家为什么要引进这个概念,如何引进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这个概念与相关的其它概念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物理概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质点运动学时,就向学生提出,在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在只有两个已知概念(长度和时间)的背景下,为了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我们应该引进什么新的物理概念,引进多少个概念才能比较全面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很多学生都会作出反应,作出具体的回答,我就一步步地引导他们,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使学生对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有了比中学时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教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时,不但要讲清规律内容的准确表述,还要讲清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适用范围,物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物理意义。

我发现为了应付高考,很多中学的老师在其教学中并不愿意花时间、花大力气在协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物理公式上,而是绝大部分时间是实行解题教学。

甚至一些中学物理教师本身对某些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理解和理解就不准确,就有问题。

因而导致很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会解”一些物理题,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们就答不上。

而且在回答中暴露出他们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的不准确、不全面。

例如我以前问过一些学生:你是怎样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牛顿提出三个运动定律,为什么他把牛顿第一定律排在第一的位置?洛仑兹力公式中的速度指的是带电粒子相对什么参考系来说的?很多学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或者回答得不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