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3答: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关系:A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B各职能之间相互渗透,控制导致新的计划,如此循环,推向前进C创新是轴心的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3、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P16答:A.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的活动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d.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
b.管理的社会属性多元化:1)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使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企业资本所有者——股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2)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出现了中产阶级,部分职工持有企业股票。
社会财富从工业化初期的金字塔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
3)几乎多有国家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
所有国家都在使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4)公众对各社会组织提供的商品服务抱挑剔态度,形成了消协和各种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保护。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具备什么技能?P21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信息角色)B.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越往高层,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三章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原理?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原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2、什么是管理原理?有何特征?答: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
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3、坚持人本原理应遵循什么原则?答: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C.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4、如何理解效益原理?答:(1)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5、组织中如何贯彻责任原理?答:(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六章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答: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二: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之间的区别?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答: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换,技术改造等,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个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设备更新、新产品定价及资金措施等。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组织中的问题可以被分为两类: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如产品质量、设备故障、资金短、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例外问题指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确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结构组织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制定等问题。
程序化问题则指例行问题,非程序化问题则指例外问题。
3、决策的理论有哪些?答: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回溯决策理论4、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阶段:A诊断问题,识别机会B识别目标C拟定备选方案D评估备选方案E做出决定F选择实施战略G监督和评估因素:A环境B过去决策C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D伦理E组织文化F时间5、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谓政策指导矩阵?答:A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B如何利用:a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b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c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d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E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C政策指导矩阵:即用矩阵来指导决策。
具体来说,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他们标志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选择2、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A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和量本利分析法B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C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6、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答: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7.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有哪些?①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②风险型决策方法(常有的是决策树法)③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1、计划的性质?答:1)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2)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追求效率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答:计划与决策是两个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1)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和计划相互渗透,相互交织。
3、计划内容的5W1H是什么?答: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答: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九章1、组织设计的实质、依据与原则?答:A实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B原则:a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b权责对等的原则c命令统一的原则2、影响企业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1)外部环境分为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任务环境是指直接影响的部门,如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等。
一般环境:经济、技术、资源、政治、法律、社会、文化。
外部环境特点:不确定性2)经营战略类型:保守型战略(集权)、风险型战略(分权)和经营型战略(集权分权结合)3)技术及其变化类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为其主要内容)4)企业发展阶段创业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权阶段、参谋激增阶段、再集权阶段5)规模规范化、分权化、复杂性、专职管理人员数量3、什么是集权、分权?答: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第十一章1、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含义是什么?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是结构设计的结果2)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决定的成员间的权责关系,对个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
3)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1)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2)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
2、组织中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是什么?两者存在什么矛盾?答:1.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利;2.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调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设的权力;3.直线管理人员拥有指挥和命令的全力,而参谋则是作为直线的助手来进行工作的。
组织中直线与参谋存在哪些矛盾?答:(1)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2)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3、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如何发挥作用?(一)谨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二)选择合适的委员会成员(三)确定适合的委员会规模(四)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①委员会的工作成效无疑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主席领导才能的影响②在讨论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引导(五)考核委员会的工作①要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必须了解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对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②会议的效率与召开会议所得到的有利结果以及为取得该有利结果而支付的费用有关。
第十三章1、什么是领导?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答: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二: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具体作用: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同一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三.本质: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2、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答:“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3、答:领导的权利来源是管理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