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综合,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D【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这体现了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B【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4.D【解析】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5.B【解析】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要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6.C【解析】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7.A【解析】这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显的示范性的特点。
8.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确立职业理想、道德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形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道德背景和舆论,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的激发、鼓励和推动作用。
这体现了师德的动力功能。
9.D【解析】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10.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11.A【解析】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的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12.A【解析】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事业。
13.B【解析】这体现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14.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六项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D【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等。
16.D【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7.C【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这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8.C【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关爱学生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人,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明显过于粗暴,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19.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
20.A【解析】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从学生那里牟取自己的利益。
显然,题干中教师的行为违背了该项规定。
22.D【解析】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不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
23.C【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师处理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24.B【解析】王老师捡起垃圾并放进垃圾桶里,为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做出了榜样,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表现。
25.A【解析】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从教师职业道德来看,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26.B【解析】图中漫话反映出某些教师重利益,轻教育信义,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27.C【解析】‘‘取法乎上”是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有志存高远的意思。
28.B【解析】教师编写教材态度不认真出现错误,还敷衍了事,违反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9.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30.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含意识和行为两方面修养。
具体说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六个方面。
31.B【解析】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32.D【解析】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33.C【解析】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知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D【解析】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它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35.A【解析】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
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政治、文化,而且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36.D【解析】2009年8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37.A【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但是任何教师都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权利。
38.B【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39.D【解析】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过硬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选聘班主任要考察的内容。
40.B【解析】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41.C【解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状况。
42.D【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43.A【解析】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教师本身的因素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44.D【解析】根据题于中的描述可知,这些行为违反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
45.A【解析】爱与责任是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
46.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47.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
48.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9.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刘老师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违反了诚信原则,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家教,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50.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其中,学生的安全,是其人身安全;学生的健康,是其身心健康;学生的权益,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益。
51.B【解析】刘老师私自收取家长的礼品,属于利用职位牟取私利。
52.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53.D【解析】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
54.A【解析】A项说法错误,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性。
55.B【解析】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会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
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56.C【解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爱”有些敏感,如果老师保持缄默,不挑明师生的这种情谊,给他们树立一种教师的和蔼可亲的形象,这堂课学生肯定很难集中精力听讲。
如果老师严厉批评学生或者露出羞涩的表情,都会损坏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材料分析题1.【参考答案】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都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另外,中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此案例中,数学老师不注意小节,迟到、穿拖鞋、随地吐痰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1)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2)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要注意自身修养,正人先正己。
(3)教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构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理论”,教师要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2.【参考答案】何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的做法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后来的做法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1)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
材料中何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后,收回了向家长告状的话,在第二天表扬了小龙,并在之后让他负责卫生,及时表扬他,体现了何老师对小龙的关爱,促进了小龙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2)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
材料中教师从小龙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他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小龙学习上和品德上都有了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何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小龙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的来看,何老师从最开始对小龙批评教育到要去向家长告状,最后在见到家长后改变初衷,并在之后对小龙进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这样一个过程中,其中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
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采取合理的做法进行最佳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平等、恰当地沟通,而不是向家长告状这样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