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相联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为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得以确定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体系,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定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产业循环的三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三职能:货币、生产、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首先:资本主义讲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和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所以,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有其进步意义,就促进历史进步而言,资本主义无疑有其贡献,我们不能否认其作用。
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注定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这也是事实。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资本主义必然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追月社会将在很短的时期内自行消亡,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闲的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使得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得矛盾缓解度过危机,但是危机只能缓解不能解除,所以当经济恢复高涨时,又会重复出现危机。
世界统一于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注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实践只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所为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及符合程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事物不能自称自己正确,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由此可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辨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所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个别企业或生产者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应该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定义: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开始出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企业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这样一种趋势叫做经济全球化。
积极作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趋于完善,缓和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消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经济增长和忽视社会进步和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建筑面临冲击,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与发达国家。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度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文明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努力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必定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因为:一: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物质丰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变得不断的提高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不仅依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显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如何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学习和创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内容与理解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两个绝不会:无论哪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意识决定于物质,从本质上讲,它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一是具有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