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总结报告
提供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10.数据库系统软件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以及编译系统,各种基于数据库的应用软件。
1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面前,传统的数据库技术面临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4.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三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5.ER图表示方法:实体用矩形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
6.层次数据模型
满足两个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节点没有双亲结点
(2)根结点以外的其他节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节点。
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第一章
1.1数据库学习要素
1.传统数据库系统可以分成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大类。
2.早期的网状数据库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每个记录有一个唯一标识他的内部标识符,称为键,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
1第一章 绪论...........................................3
1.1数据库学习要素
1.2知识清单
2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13
2.1数据库的概念
2.2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ELECT语句
2.3关系模型与范式
5 第五章 总结 评审表..................................32
引言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数据建模
2.5实体联系模型……设计、为实体创建表
2.6触发器级联更改
3第三章 学习数据库的态度..............................18
3.1学习态度
4 第四章 学习内容理解................................19
4.1 数据库的学习内容:基于实例的内容理解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xx商学院
学 年 论 文
题目
数据库课程总结报告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
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专业班级
xx
指导教师
xx
职称
教授
2017
年
6
月
I目录..................................................1
II引言.................................................2
环境的变化,数据类型的变化,数据来源的变化,数据管理要求的变化。
二
1.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容易被人们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2.模型分为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主要优点:
(1)层次数据模型本身比较简单。
(2)层次模型对具有一对多的层次关系的部门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
(3)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主要缺点:
(1)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非层次性的联系,层次模型难以表示。
(2)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
(3)查询子结点必须通过父结点
(4)由于结构严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次命令趋于程序化
7. 网状数据模型
满足两个条件:
(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2)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主要优点:
(1)网状模型能够更直接的描述现实世界
(2)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主要缺点:
(1)网状数据模型结构比较复杂,应用系统越大,数据库的结构越复杂
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3. 层次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关系是基本层次关系,它代表两个记录型之间一对多的关系。
数据库中有且仅有一个记录型无双亲,称为根结点。其他记录型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4.关系数据库以二维表来表示关系。
5.第三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1.2
6.在数据库系统中,可以使用两个描述形式表示客观世界的数据,即物理数据描述和逻辑数据描述。物理数据和逻辑数据之间的转换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
7.逻辑数据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二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的描述。
对客观世界描述的术语包括:实体,实体集,属性,标识符
在DBMS中数据描述的术语包括:字段,记录,文件,关系,关键码
8.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为物理表示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即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如存储结构、存储位置和存取方法等)发生改变时,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并不受到影响,因而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变。
逻辑独立性:即当数据库总体结构(如数据的定义、数据类型、数据间的联系等)发生时,无需修改原来的应用程序。
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的逻辑视图,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