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校园建设之我见

和谐校园建设之我见

和谐校园建设之我见
[摘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本文从加强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构筑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五个方面论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和谐校园建设尊重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不仅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辐射以及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作用。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与健全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和发展之中,减少随意行为,使学校的一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健全决策落实依据,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制度的制定上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要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愿,使制度成为人人认可、共同遵守的规则。

二、建立和谐务实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领导班子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强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在思想上追求团结和谐,政治上追求事业为重,工作上讲求理解支持,为人上讲求换位思考,情操上讲求与人为善,能够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实在的业绩、踏实的作风去成就事业和率先垂范。

三、促进教师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能够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教育动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因此,学校要注重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鼓励教师学历升级,不断提高知识水平;选拔优秀教师外出考察、培训、进修和进厂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努力造就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

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选优、工资待遇方面向学院骨干教师和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倾斜。

开展好教师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有关活动,鼓励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参加重要的学术交流。

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创造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的核心
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人,干群之间,同志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缺一不可。

而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
谐。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关键在教师。

(一)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

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自信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间首先要尊重。

中国自古就信奉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以说明学生对老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甚至是绝对的服从。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应仅仅是一方的尊重,而应是双方的尊重。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与学生友好平等相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认可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原则。

(二)教学互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密切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绝对的权威,而应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协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交流与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创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的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园
环境、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对师生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

它能使师生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众心所向,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必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