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第四章 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表流型湿地中,植物和细菌生长至死亡,然
后以还原态的有机物形式积累在湿地的底部, 逐渐转化为泥炭,最终成为煤。
潜流型湿地中,植物残骸积聚在砂砾床的表
面,逐步分解为各种有机物质,有机物还会以 难降解的形式(长链少氧的有机分子)存在于 砂砾层的孔隙中。
5
• 氮的去除途径更复杂,季节性影响更明显。 氨态氮的去除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季节 有关。 • 植物秋天死亡,在冬天积累,到了春天, 当水温升高,细菌活动增加时,它们会释 放出氨。
60
五、运行和维护要考虑的事项
湿地与稳定塘的运行很相似,要注意如下 事项: (1)水位的保持 (2)护堤和堤面的维护 (3)防止水的渗漏 (4)控制虫害 (5)流量分配和水位控制装置的维护
61
(一)潜流型湿地
1、水位保持:植物生长时最为重要。 植物成活后可通过降低水位刺激根的伸展。 生长季节每个月排干一次,再马上升高水位, 可 以将氧气带入湿地。
12
100 10 堰
短而宽的湿地中形成的随意性水流问题:
进水端建堰,将湿地分成10个独立的单元,在溢 流口收集出水。
13
考虑植物的影响,在表流型湿地中,被 植物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百分数估计约为 25%。因此,实际水的体积和水流滞留 时间为:
体积=2000x75%=1500立方英尺
HRT=1500/200=7.5天
28
(三)护堤和隔水层
1、护堤 上坡面的护堤:引导地表径流 下坡面的护堤:保持介质床和维持湿地的 水位。 根据具体的功能构建。
29
护堤的坡度比
1 3
1 1
1:3
i=1:1
30
2、隔水衬垫层 (1)聚氯乙烯:最便宜最容易安装。用于 人工湿地的厚度应为0.762mm或更厚。聚
氯乙烯的抗刺破性能和抗摩擦性能都很好,
优势:间歇投放废水可促进基质的氧合作用,这种充
氧环境能更多地去除生化耗氧量并进行更大程度的 氨硝化。植物在床表面形成一个垫层,捕集需氧降 解的悬浮固体。废水慢慢流过时,基质中的细菌开 始进一步处理。用砂砾作基质,避免了以土壤为基
础的平流系统所遇到的传导性问题,而交替的潮湿
期和干燥期则可以提高基质的固磷作用。
• 在合理的设计标准基础上确定系统的规模
• 隔水层和护堤工程
• 湿地单元内废水的分配和收集
26
(一)结构组成
1、隔水层和护堤 2、流量分配装置 3、水位调节装置
4、布水和集水管道
27
(二)地基准备
1、地基层适度压紧,防止地基下陷造成隔水层 的破坏。 2、有尖锐石块的地基,要考虑去掉石头或填沙 子,或采用复合型筑路材料,防止隔水层被架 空。 3、填土的地基的压紧程度应该达到90%的密实 度。 4、制定承受力分级的偏差规格,考虑承受重型 建筑机械是否会变形。
第四章
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一、设计原理 二、潜流型人工湿地
三、表流型人工湿地
四、建造过程
五、运行和维护需要考虑的事项
1
一、湿地设计原理
人工湿地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水力负荷、滞 留时间、面积负荷率、水温及植被密度。 即湿地每天处理水、肥料和有机物的能力
取决于其面积的大小。
2
不同来源、不同组成污染物的实际处理过程 非常复杂,要涉及到大量种类的微生物、 植物和动物的相互影响。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考虑处理后的出水处置或回用 的方法: • 排放到河流、溪流、湖泊、池塘或海洋
• • • 排放入地下 土地应用:灌溉、动植物栖息地 蒸发
19
二、潜流型人工湿地
设计理念:使废水流过基质,水位保持在基质 表面之下。
优点:大部分处理发生在地表之下,适合于 较冷的气候。可以防止处理床在零下气温时 结冰。无产生臭味或蚊子问题,而且可以处 理较高负荷的废水。
58
8、砾石、沙子和土壤:种植和处理的介质
(1)潜流型湿地: 理想的介质为沙砾尺寸在0.5~1英寸。 在处理系统的前端区域,应该采用1.5~3英寸的
砾石,其较大的空隙比,为固体物沉淀、消化留
出空间而不至于给介质层的水力传导性带来大的
影响。
砂砾应水平铺设,铺设时要保证隔水层的完好。
59
(2)表流型湿地 如果湿地是建在压紧的黏土或塑料衬垫隔 水层上,必须在隔水层上铺一层土壤。 铺设的土壤表面平整,要被压紧到最大密 实度的85%,既不会使植物随泥水漂走, 又不会使植物扎根困难。 根据植物根的深浅调整铺设的土层深度。
23
潜流人工湿地类型示意图
24
三、表流型湿地
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池,充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 废水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从这点上看,它们模 拟天然湿地的水流,表流湿地的建造费用较低(一般建造费用为 1万~10万美元/公顷),主要用于土方工程。
25
四、建造过程
建造一块湿地要解决的基本工程问题:
20
问题: • 有机负荷太高时容易堵塞。通常在潜流系统前面 有一个沉淀过程,以去除悬浮固体。此外,常常 采用多个进口,尽可能均匀地分散悬浮固体,避
免堵塞问题。
• 建造费用较高(是表流系统建造费用的4~8倍),主
要是砂砾填充费用。
21
水平流人工系统:基库思法或根区法。60年代中期由基库思博 士首创的。它包括一个种有芦苇的轻粘土或粘重土矩形床。 废水水平地流过芦苇的根围。土壤结构通过添加钙和铁或铝 补充物来增加土壤沉淀磷酸盐的能力。 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基库思认为,扎进土壤的芦根死后形成了
物种出现。
也可以选择在沼泽上覆土或覆盖物3-6英寸
53
进行湿地规划时, 时间的选择非常 关键,要确保来 自植物预备库的
植物尽快移植。
即将要移植的植物
54
将不同的种类进行分类,确保在设计种植区域内选择准确的种类。
55
人工湿地中普遍应用的三种植物是香蒲、 芦苇、藨草。 实践中可以选用拟建造湿地地区的一些适 生的硬秆植物。从当地苗圃或附近的排 水沟或灌溉渠边筛选的植物可以保证其 遗传性状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
33
(4)具有织物结构的衬垫材料 强度大、坚韧、抗刺破、撕裂和紫外辐 射,费用高。
海普隆(氯磺化聚乙烯)、XR-5(含织物结构 的聚氯乙烯)、强化聚丙烯
34
3、进水和出水设施 人工湿地需要能将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湿地 中的装置,能控制湿地床中水位以及收
集处理后出水的结构设施。
装置的目标是易于建造、易于维护、操作
弹性大,但抗紫外光降解的能力差,使用
时必须加覆盖层避免材料降解。
31
(2)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
聚乙烯。安装难度大,抗刺破性差,但
抗紫外性好,修补容易,并且生产过程
不需要氯气,相对环保。价格稍贵。
32
(3)聚丙烯:抗刺破性能最好,抗摩擦性 能良好,抗紫外光性能优良,制造不需 要氯气,是三种产品中最环保的,但价 格最贵。
微生物的相互影响非常复杂,没有统一的模
型,通常采用黑箱原理来描述湿地过程。
3
如图,碳的流动途径只有三条: a.出水中残留的溶解性和难溶性有机物 b.转化返回大气中的气态化合物 c.保留在湿地中的固体有机物
4
固体有机物的积累在两种类型的湿地中有不同 的结果。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变成植物、细菌或 其他微生物体物质,形成食物链的基础物质。
9
早期的废水处理设计模仿又长又窄的自然水流路线。
在表流型湿地的前端,有机颗粒物被沉淀下来,
由于浓度太大而导致有臭味。
在潜流型湿地中,砂砾床的前端被固体物堵塞,
废水开始从表面上流过,通常会影响滞留时间和
处理效果。
10
33.3
100
10 33.3
a(1000平方英尺)
b(1000平方英尺)
相同面积不同边长两种方案比较图 深度:2英尺 总容量:2000立方英尺。 每天将200立方英尺的水引入,10天湿地被装满,水开始 外流。 水滞留时间(HRT) = 容量/流量=10天 水力负荷率(HLR)= 流量/面积=0.2英尺/天 流速: a 100/10=10英尺/天 b 33. 3/10= 3.3英尺/11 天
49
上图为湿地抽水后准备进行种植。
覆盖表层土或其他添加物
湿地沙砾床的表面应该加以覆盖,为新生
根的植物提供隔热保护层。 表流型湿地中,为了保护幼苗,应逐渐升 高水位。
50
度量种植深度
在进行种植前,应先测量湿
地的深度,以确定湿地景观
带的设计深度。此外,种植
区域的边缘地带应该进行标
记,以便工作人员在适当的
6
7
(一)水力学
水力负荷:湿地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一定 量的废水的能力。 如一片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可以被描述成 日处理能力1万加仑,水流滞留时间 (HRT)3.5天。
8
水流滞留时间:一个水分子从湿地的一端流到另
一端所需时间的期望平均值。
自然湿地系统:水流滞留时间的变化很大。湿地 所占面积和深度将随季节而变化。 雨水径流的处理:湿地的面积可以波动。 废水的处理:水流滞留时间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出 来。这对于确定预期的处理效果很重要。
14
对于潜流层湿地,要考虑砂砾层的影响。
砂砾的粒度大小和不同粒径砂砾的分布都会影响 水流速度。
15
16
在均衡布水中,利用水的重力自然流的 方案比用水泵的方案好。同时,在景观 设计中,更多的是采用不规则形状。
17
(二)温度
废水处理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水温的确定可采用 湿地的热模型。
Δ H = H进 ± H气 ± H地―H出
图b的水流速度为图a的1/3。对于含有悬浮固体废弃物 的废水,水流速度越慢,固体废弃物的去除效率越
高,从而图b的固体废弃物的沉淀效率为图a的3倍。
对于垂直方向的水力负荷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