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全天实时监测。北京等六省区市已经统一行动,重
点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治理 ,共创 “蓝天”。
材料二
北京某区环境监测站利用GIS预测模型技
术建立了市区工业污染源造成的大气SO2浓度空间 变化预测模型。下图为该区1月份近地面大气中同 一高度处的SO2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A、C为工业区, B为居民区)。
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 木(森林)资源。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 (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 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 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 约生产成本。
的,因为其运费可能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因此低价
产品的生产区位应选在消费区(如水泥厂)。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
环境 要求
污染 程度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 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①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②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 缘或近郊区 ③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 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 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河流下游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考点2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
1.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关系
一般来说,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往往导致它们在地域上 的集聚现象。但并不是说,只有集聚才能说明它们有联 系;也不能说,形成工业分散现象的企业间就没有工业 联系。这是因为:第一,工业联系首先发生在生产上有 投入—产出关系的工厂之间,而它们之间的联系既可能 是由于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也可能是 由于许多工厂为同一种产品生产不同的零部件,各厂家 之间虽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但最终会与组装厂 家发生联系。
考点1 工业区位因素
1.原料地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有些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其重量几乎都转移到产品中 去,这种原料称纯原料。使用纯原料的工厂从运费角 度考虑可以配置在原料地和市场之间的任何地方,往
往接近市场或劳动力供应地(如纺织厂)。一些原料,在
加工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余重量 转化为废渣等,这种原料称为失重原料。使用失重原
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共享基础设施,进而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考点3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 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1) 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 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料,回答问题。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 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 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 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 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但O点并没有偏,所以两个的原料指数相同,且不会大
于1。O点到原料 M1、 M2产地和市场 N的距离相等意味 着, M1、M2的原料送到工厂和工厂送到市场的重量是 相等的,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 量还是1个单位重量的M1、M2,区别在于,0.5个
单位重量的两种原料加工后成为 1个重量的产品看似
归纳整合: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绿色奥运 ” 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
界做出的重要承诺。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仅靠北京自 身治理,更需要周边各省区市的配合。近年,北京 城区小煤炉完成了 “ 煤改电 ” ,燃煤锅炉改用清洁 能源。首钢等多家重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在 奥运空气质量重点保障区域启用大气自动监测仪器
地区发生明显改观。
例1(2012江苏)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
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1)~(2) 题。(双选)
(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A.靠近原料产地 B.邻近城区市场 C.生态环境优美 D.对外交通便捷
) CD
(2)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促进产业升级 B.减轻交通压力 C.缓解用地紧张 D.增加就业机会
相等实际上从M1到O只有0.5、M2到O也只有0.5,而
(1) 为确保北京奥运期间有更多的“蓝天”,我们采 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 治理;③与周边地区加强协作,共同行动。 (2) 图中预测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比, 有何异同点?为什么? 工业区内SO2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比较 切合实际;居民区内SO2浓度的预测值,明显小于实 测值。原因:一方面,该预测模型反映的是工业污染 源排入的SO2扩散情况及其浓度变化规律,据此能够 较为准确地预测工业区内SO2浓度分布值;由于1月份 该市盛行西北季风污染小,故预测值低。另一方面, 此时该市处于取暖期,居民因取暖而燃烧大量的煤炭, SO2的排放量大,故实测值高。
第二讲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012上海)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 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 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 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
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1)~(3)题。
而后者的工厂之间就可能出现工业分散现象。另外,
工业联系也可能发生非生产上的联系或信息的联系, 这种联系往往也导致工厂未必共存于同一地域。第二,
如果有着工业联系的工厂所用的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量
较小,或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建立跨区、跨国的 公司,同样可能出现工业分散现象。第三,由于工业 联系而形成的工业集聚,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如 果老工业区的能源、空间、市场等方面出现饱和,工 业分散现象同样会出现。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产业转移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 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 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下图中, O 点到原料 M1 、 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3)图中大面积的SO2高浓度区分布在
A (A、B或C)
城区。其污染程度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重污染型企业位于本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解析】(1)从材料中可直接得到答案。
(2)(3) 首先从材料二中获取有用的信息:①我国北京
的某区,②1月份为冬季,③A、 C为工业区,B为居 住区;其次从图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①不同的阴影 部分表示不同大小的 SO2浓度预测值,②等值线为实 测值;最后结合问题归纳整理得出答案。
(D )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 0.5个单位重量的
M1 、 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 M1 、 M2
(2) 若生产 2 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 3 个单位重量的原料 M1,2 个单位重量的原料 M2 ,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 下四点中的 ( B)
3.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分散迁出 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 “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
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
染等问题。因此,一些产品价格昂贵,运输量小的 工业开始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区位条件,使得工业 从集聚走向分散,如“硅谷”。
【解析】(1)据图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 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则为发达国家。 (2)甲国北部“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边境位置, 因此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是“交通运输”。 (3)从题干“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 中心 ”可以看出墨西哥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有利于城市 的发展,即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 AD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工业部门的类型以 及对区位的要求。 (1)科技产业园属于高新技术工业区,对环境、交通和 技术要求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科技产业园铁路、 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密集,交通极为便利;邻近 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环境条件好,居民区也是低碳 社区。
(2)科技产业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能够促使该 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由于对交通条件要求高,因此不会减轻交通压力;同 时产业园区需要占用土地,也不会缓解用地紧张。
2 .有互相协作的工厂之间的分散现象最终可形成跨 国公司 工业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很多,可能由分布在很 多地区的工厂供应。这些工业往往合并在一起,形成
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原料地, 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建立各个协 作工厂,以最终获得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A )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3)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D ) B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料的工业,其区位主要受原料地吸引以保持较少的运
费(如粗铜冶炼厂)。有些材料经加工后甚至会增加重量, 称为增重原料,使用增重原料的工业往往趋向市场 (如 啤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