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第3组 组长:孙文英 成员:关国章 雷海霞 杨正伟 李美鑫 陈P哥 赵 婉君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1.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
2.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
3.自然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类活动 4.人类活动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 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 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 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 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 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 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 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 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 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 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 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 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 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食人鲳
又名食人鱼
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 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 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 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 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 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 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 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广西而言, 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 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广西自然 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 破坏生态平衡。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英国蚜虫 成灾,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为 此,英国曾经引进Harlequin瓢 此,英国曾经引进Harlequin瓢 虫,希望借此控制蚜虫的数量。 这种瓢虫能飞行数英里的距离, 达到1 达到1万英尺的飞行高度,一年 可以繁殖两到三代,而英国本 地的瓢虫一年只能繁殖一代。 结果,这些瓢虫在1988年“转 结果,这些瓢虫在1988年“转 型”成为令人头痛的害虫,大 量污染草莓等无核小水果,损 坏英国酿酒工业赖以生存的葡 萄园,甚至还入侵许多家庭。 以致英国人惊呼:“瓢虫‘喝’ 光了我们的葡萄酒
火山喷发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 23日报道,距今约2.5亿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月23日报道,距今约2.5亿 年前,恐龙存在之前,地球上发生了有史以来最 严重的大灭绝事件。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 严重的大灭绝事件。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 地脊椎动物灭绝,灭绝原因不明。日前加拿大卡 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西伯利亚大规模的 火山喷发应该是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元凶。 加拿大研究人员格拉斯比在加拿大北极地区找 到了一些富含煤灰的地质沉积层,测定其形成时 间正好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研究人员发 现,当时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导致煤炭大量燃烧, 烟尘密度可令人窒息,高密度的烟尘对地球海洋 造成重大影响。
豚鹿
台湾梅花鹿
南极狼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
安哥拉红羚
它们… 它们…
已经灭绝
物种多米诺骨牌
目 前 约 有 虎 只 500 500 北 东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
华南虎
野外数量约20只 野外数量约20只
被动物学家誉为“东 方明珠”
无休止的捕杀
它们… 它们… 濒临灭绝… 濒临灭绝…
669 669 669 669
1.3 1.3
500 500
“鱼 年 小 和 镇
1974 1974
1.7 1.7
冻害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管理处 八宝山管理站员工谢国光在八宝山 管理站附近的河里, 管理站附近的河里,发现了一条与 华南虎、 华南虎、大熊猫等一起被列为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的大蟒蛇。 一级保护动物的大蟒蛇。 被发现时,它已经死亡,并在水 被发现时,它已经死亡, 里浸泡了好几天,身体开始腐烂。 里浸泡了好几天,身体开始腐烂。 专家根据腐烂程度分析, 专家根据腐烂程度分析,这条蟒蛇 就是死于冰灾期间。 就是死于冰灾期间。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卢学理博士 测量后发现, 测量后发现,这条蟒蛇身上最粗的 地方直径有11厘米 厘米, 地方直径有11厘米,尽管尾巴已经 断了一截,但体长还有3.2米多 米多。 断了一截,但体长还有3.2米多。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估计,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估计,这 条蛇至少有80斤重 斤重。 条蛇至少有80斤重。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 公室主任龚粤宁说, 公室主任龚粤宁说,蛇在这个时候 应该是在冬眠, 应该是在冬眠,要到惊蛰过后才会 苏醒。至于这条蟒蛇为何出洞, 苏醒。至于这条蟒蛇为何出洞,乳 阳林业局的陈振明分析, 阳林业局的陈振明分析,这次冰灾 导致大树的根被拔起, 导致大树的根被拔起,可能连带着 将蟒蛇冬眠的洞暴露了出来, 将蟒蛇冬眠的洞暴露了出来,导致 蟒蛇被迫提前苏醒。 蟒蛇被迫提前苏醒。由于蛇在冬眠 期间靠消耗脂肪为生, 期间靠消耗脂肪为生,所以饿死的 可能性很小。但蛇是冷血动物, 可能性很小。但蛇是冷血动物,在 冰灾期间的低温下会被冻僵, 冰灾期间的低温下会被冻僵,加上
澳大利亚兔子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 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 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 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 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 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 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 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 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 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 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 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 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 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 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 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 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 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 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 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人类的朋友-----动物 人类的朋友-----动物
八公,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 八公,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上野秀三郎是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上野秀三郎是 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 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 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 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他死了,再也没有 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上野秀三郎死后,八公由小林菊三郎收养,但八公常常从小林家 逃出来,一次又一次回到从前住过的地方。八公犬并不了解主人已经 离世了,一次次失望之后,它只是意识到他的旧主人已经不住在那幢 旧房子。于是,它跑到涩谷火车站寻找旧主人,因为它记得以前就是 旧房子。于是,它跑到涩谷火车站寻找旧主人,因为它记得以前就是 在这里迎接主人下班回家的。每一天,它都默默地蹲在这里等候上野 秀三郎,然而每一天,它都失望而归,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并没有它望 穿秋水的身影。 就这样,坚持了10年。 就这样,坚持了10年。
森林火灾
1987年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 日至6 日在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大兴安 岭地区发生,是新中国 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岭地区发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一次森林火灾。 一次森林火灾。 该大火不但使得中国境内 1800万英亩 相当于苏格兰大小) 万英亩( 苏格兰大小 的1800万英亩(相当于苏格兰大小)的面 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火灾损害,还波及了苏 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火灾损害,还波及了苏 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 相较之下, 万英亩森林; 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相较之下,翌 年发生的黄石公园大火 黄石公园大火受灾影响范围则约 年发生的黄石公园大火受灾影响范围则约 150万英亩 万英亩。 为150万英亩。
... … ... … … … 钓 鱼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 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 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 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 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 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 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 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 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导致 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在遗传层次上的影响。虽然污染会导致生物的抵抗相 适应,但最终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这是因为在污染条 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这些个体具有特质性的遗 传变异因此而消失,进而导致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小,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的 增加,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增加,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污染引起种群数 量减小,以至于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阀值,即使种群最后 恢复到原来的种群大小时,遗传变异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在种群水平上的影响。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 最近研究表明,当种群以复合种群的形式存在时,由于某 处的污染会导致该亚种群消失,而且由于生境的污染,该 地方明显不再适合另一亚种群入侵和定居。此外,由于各 物种种群对污染的抵抗力不同,有些种群会消失,而有些 种群会存活,但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物种丰富度会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