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结构工艺性的知识
零件的结构形状,不仅要满足零件在机器中使用的要求,而且在制造零件时还要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
下面
介绍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及其在图样上的表示。
一、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拔模斜度
在铸件造型时为了便于拔出木模,在木模的内外壁沿拔模方向作成1:20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铸造零件的
拔模斜度在零件图中可以不画、不注,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或图形中注出。
如图所示。
铸造圆角
为了便于铸件造型时拔模,防止铁水冲坏转角处、冷却时防止产生缩孔和裂缝,将铸件(或锻件)的转角处
制成圆角,这种圆角称为铸造(锻造)圆角。
画图时应注意毛坯棉的转角处都应有圆角;若是被加工,则圆角被
加工掉了,因此要画成尖角。
如图所示。
过渡线
由于铸件或锻件毛坯表面的转角处有圆角,因此其表面交线模糊不清,为了便于看图仍然要画出交线,但交
线两端空出,不能与轮廓线的圆角相交,这种交线称为过渡线。
下图为常见过渡线的画法。
圆柱相交、肋板与平面相交的过渡线
连杆头与连杆相交、相切
铸件壁厚
在浇注时,为了避免各部分
因铁水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缩孔
和裂缝,铸件的壁厚应保持均匀
或逐渐过渡。
如图所示。
二、零件机加工工艺结构
倒角和圆角
为了便于装配,且保护零件表面不受损伤,一般在轴端、孔口、抬肩和拐角处加工出倒角(即圆台面);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在阶梯轴中,直径不等的两段转角处,常加工成环面过渡,称为圆角,
退刀槽、砂轮越程槽
为了在切削加工时便于退刀,且在装配时保证与相邻零件靠紧,常在抬肩处预先加工出一个沟槽,即退刀槽或越程槽。
见下图。
凸台、沉孔
零件上与其它零件的接触面,一般都要加工。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费用,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因此,常在零件上设计出凸台、沉孔、凹槽和凹腔,见下图。
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孔时,应使钻头轴线尽量垂直于零件被钻孔的表面,以保证钻孔精度,避免钻头折断。
在曲面、斜面上钻孔时,一般应在孔端面做出凸台、凹坑或平面,见下图
上一页返回页顶下一页。